上个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袭击了我们这个小城市,让全区都卷入了一场没有硝烟,但必须时刻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的严酷战争。国庆期间,广大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仍坚守岗位,全区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打赢这场硬仗。然而有的人内心却随着抗疫形势的波动产生了一些“大号流感,防疫过度”“重症率、死亡率低,没有必要兴师动众”的错误认识,还有人借疫情鼓噪“躺平”“与病毒共存”等消极言论。对此,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
一篙松劲退千寻。疫情防控是群体性、全局性的工作,在防控进入关键阶段的当下,稍一松劲,就会功亏一篑。任何人的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因此,我们必须筑牢思想防线堤坝,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科学精准、加强防护,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提高防范意识,克服懈怠思想。随着疫苗接种比例提高,以及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致病性不及其他毒株强,感染者多为无症状患者和轻症患者感染者,病死率确有下降。但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奥密克戎变异株还在进化分支,分支病毒传播力不断增强,逃避免疫能力也越来越强,对其危害万不可掉以轻心。一旦“解禁”“放开”“听之任之”,造成医疗资源挤兑,导致大量的老人或有基础疾病者等可能出现死亡,以及大面积感染后可能产生新的病毒变异,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要把牢思想关,坚决避免“大号流感”的错误认识,抵制“无需防范”的侥幸心理,认清当前疫情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继续把疫情防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绷紧神经、提高警惕,配合做好当前防控措施。
提高服务意识,坚持人民至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战斗。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各单位领导、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与志愿者之所以能够闻令而动,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奔赴一线,正是因为时时刻刻将人民群众的安全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他们中有的成为“小卫士”,在全民大筛中帮助老年人录入信息,引导群众按序排队;有的充当“快递员”,成为将生活物品与食物送至居家隔离人员手中的最后一公里;有的成为“小保安”,轮番在各社区卡点值守,为各小区居民守好门。毋庸讳言,每一轮疫情防控所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巨大的,但同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相比,这些付出又显得十分值得。选择“躺平”、走所谓“群体免疫”路线,固然容易,但以人民生命健康为代价这未免过于沉重。因此从大局来看,从长远来看,只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才能保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提高协调能力,保障正常运转。疫情防控对人民正常生活必然会带来影响,这种影响落到每个企业、每个商户、每个个体身上都是巨大而沉重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层面,要加大对受冲击的市场主体纾困帮扶力度,对居民生产生活中遭受的实际困难切实予以解决,提高协调各方力量与物资的能力,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工作。当好“联络员”,既对致电垂询的市民群众耐心讲解当前疫情防控政策,也对上级交代部署的任务及时向下传达;建好“供给站”,既要保证防疫物资的充足,确保全域核酸检测的顺利进行;又要保证生活物资的流通,确保居民安心配合防疫工作的开展,发挥后勤保障作用,保持必胜信心,积极配合各项防控政策,尽早控制局部疫情暴发,才能尽快还老百姓以正常生活。
防疫这条路,道阻且长,但越是难走,越要摒弃“躺平”心态。在这场大战大考前,不能有丝毫犹豫,来不得半点松懈,只有坚决贯彻中央政策方针,坚决落实地方决策部署,尽锐出战、拒绝“躺平”,才能早日战胜疫情,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常态,有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