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谈谈一直以来触动我的一段文字,是出自萨提亚的,诠释孩子与母亲的关系。其实在我看来,往大的说,这也应是我和周围人相处的一种期待。我一直把这段话当作我对待儿子的行为标准。有任何事情纠结的时候,我都把这段话拿来衡量一下,我有没有做到。我是不是违背了这条准则。这段话是这样的:
自从有了孩子以来,我一直都在思考我们到底要一个什么样的互动模式?从0-3岁无条件地满足他的各种需求,到他开始进学校读书到当下四年级,一直以来我督导他的功课。
网上曾盛行流传着家长辅导孩子功课结果各种抓狂崩溃,导致家中人的亲人之间互相指责。更有夸张的是连心脏病都犯了。呵呵🤭
我很庆幸。我和儿子不但没有真正互相懊恼过,我们一直以来相处融洽。
看很多养育男孩子的书籍,里面对男孩的描述大约是这样:调皮,多动,魔鬼……这是他们的生理特点决定的。
我家的男孩不太一样。他安静,话少,不爱动。
在我看来,最大的爱莫过于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
他是什么样子的就是什么样子的。不需要改变。改了那就不是他了。那我就会鼓励他做一些安静下来可以做的事情,例如读书,乐高拼接,书法,画画等等,让他尝试真正喜欢做的事情,而我就当那个观察者和支持者。
有时候,他读一本书,没几分钟就不想读了,画画,画几笔就不想画了,我也都允许。
接受了孩子本来的样子,他会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他感兴趣的事情当中。
例如他突然有一天开始着迷于魔方,起初是简单的三阶魔方,到现在他玩到了市面上可以找得到的各种魔方。他一天魔方的辅导班都没有上过,却自己钻研了这些魔方的还原技巧。
允许是最大的支持和爱。
无独有偶,我有一天读到另一句话是这样的:“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花儿怎么开的。”读到后有不小的震撼。
我们一生都在寻找自己是谁。如果我们的孩子能遇到接受他们任何可能性的父母该是多大的一种幸运。
有价值观相等的朋友一起聊天,我们都谈到现在父母焦虑的问题,给孩子报名各种科目逼孩子好学。其实是让孩子承担了父母太多的焦虑。这对他们幼小的心灵和身躯都是不公平的。
和价值观大约相同的父母一起谈到我们最不能接受的底线是什么,我问他们,是同性恋情吗?他们都说这个可以接受。
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是孩子没有修养,不懂礼貌。还有出口伤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