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养老,变“忧心”为“放心”

中青舆情监测室对2月10日至3月5日的微博进行了监测,随机抽取影响力较大的23580条各类话题文章并分析后发现,“养老”这个看似与青少年距离较远的话题,竟成为90后与00后的主要讨论内容。分析认为,养老问题已经让年轻人隐隐感到了压力。(3月10日 中国青年报)

孝顺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论语》有云,“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而现在很多的80后,90后为了生计成为漂一族,远在家乡的父母是否安好,过得是否开心成为了游子们心里深深的牵挂。而因为工作的原因,游子们不能常回家看看,贴身照顾父母,以致出现了要把“常回家看看”是否应该立法的争议,立法后,因为爹娘“舍不得告儿女”,儿女依旧“无暇回家”的尴尬。河北唐山一小伙,为了回家看一眼父母,不惜主动要求父母把自己告上法庭,最终拿着判决书回家看父母的事情让人觉得既心酸又无奈。而后还出现了父母告子女,让子女拿着判决书请假回家的事情。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如果父母身体安康,游子们的心还能得到宽慰,而父母一旦生病,就会造成游子们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很多“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让年轻人的心情更加的沉重,以上种种,足以让养老成为年轻人讨论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才能减轻游子们的压力,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友所养”,正是值得我们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养老事业不断发展,展现出方兴未艾之势,医养结合、智能养老、机构养老等各种形式的养老的方式不断推陈出新,但是,按照《“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所提的目标来看,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农村和城市养老发展极度不平衡,养老体系建设不均衡,养老服务的效益还需要不断提高,养老机构的数量还远远不够。

面对我国养老事业的各种不足,政府正在努力补齐短板,不断在土地政策、金融政策上给愿意进入养老事业的社会资本给予支持,一改“政府兜底”的旧模式,不断为养老产业“输血”。另一方面,养老并不单是简单的让老年人吃饱、住暖,照顾好老人们的身体,而更多的在于人文情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老人们年轻的时候为了下一代,为了中国梦奉献了一生,老了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陪伴,照顾老人要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爱心和人文情怀。

青年人对养老的事业的热心和关注,也正是我们在发展养老事业的动力,只有更多的人关心关注养老事业,我国的老人才能有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其实记流水账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动脑,只管把自己心中所想的,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直接记下来就行了。我现在能找...
    小丫屠阅读 1,131评论 2 0
  • 大清早,一开店子,就忙里忙慌地把手机掏出来放到耳朵边。对面门面的刘哥探头开玩笑:“又给你妈妈定时报到啊?”我一笑,...
    李炼阅读 4,204评论 16 3
  • 很多年前在书店里买下《孤独六讲》时,并不知道蒋勋是多么厉害的人物,为的是用“孤独”二字来衬托自己。后知后觉,感激孤...
    小薇子阅读 2,241评论 0 1
  •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孤独小丑”,只是被外表的喧闹掩盖了真实的面目。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简单宝阅读 3,51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