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归来半生,才懂爱与自由

人生难免大起大落,

一直以来,高晓松都活得很精彩。

年少成名,中年又因酒驾入狱,人生大起大落,却仍旧还是你我的心头肉、朱砂痣。

大抵是因为我们深爱他说的:“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愿你一生纯良,不舍爱与自由”这样温暖的话吧。

人生漫长,却也短暂,这一刻,是你此生在这世上最年轻的模样。

前段时间:高晓松50岁时发了一篇长文:50岁,自己想做的事都一一实现了,心里的洞也一一不上了,那些心理积郁了多年的水,也逐渐被阳光蒸发。

多少人被眼前的苟且折断了梦想的翅膀,不断妥协,不断低头,走上了世俗的的道路。而高晓松,一直在追求自己梦想之路上,做音乐、拍戏、写书、开自己的脱口秀节目《晓说》、甚至开了自己的图书馆,努力让自己活得明白,活得光芒万丈。

现在的高晓松,是世人向往的模样,也是自己喜欢的模样。

01

知乎上有个帖子:高晓松最让你羡慕和欣赏的地方是什么?

一个高赞的回答是:最羡慕和欣赏的,是他生活得自由而快乐。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并为之努力奋斗,本就是值得余生庆祝的事。

人心里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可我就是要翻过它。成见如此,固定认知亦如此。

高晓松出生书香之家,家室显赫,夸张一点的说,其家族在近现代的历史上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爷爷: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电机工程的教育专家;

外公:创办了深圳大学,工程院双院士;

外婆:德国物理学家,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普朗特的唯一女学生,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父亲:清华大学教授,栽培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母亲:师从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师;

.......

用高晓松的话说:在我家里,硕士只能算文盲!

这样的出身,人生早就被规划好了。父母期望他上清华,然后成为科学家。高晓松也不负众望,考上了清华电子系。

可他偏偏不想当科学家,毅然决然从清华退学,开始捣鼓音乐。

人,越是强大,越是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我们许多人无法独立于他人的眼光而活,总是受制于他人作出选择。

但高晓松不同,随心而为,为自己而活。

那时候的高晓松,飞扬跋扈,恣意张扬,不把世俗放在眼里。

那时的他,经过了去天津组建乐队,结果被错当成盲流给钱送回来;靠着同学救济终于成功组建乐队;带着老狼去海南唱歌,被人家骗了,最后流落到厦门大学。

年轻时,面对世界,都有你不曾想象的勇气。

23岁,在黄小茂的帮助下,出版了《校园民谣》合辑,从此,各大音乐奖项拿到手软。从此,年少成名,凭一身才气,开一代音乐先河。

跟所有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一样,他不屑做那些被世人定义为“对”的事,以为自由就是 “人不轻狂枉少年”。

02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高晓松曾言:我的生活就是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就读诗。

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

除了音乐和电影,高晓松最大的爱好就是满世界跑着玩。

为了看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感受生命的热烈,他游历了30多个国家,每到一个地方就买一辆车,离开时便把车卖了;经常在旅途中碰上一群人,成为知己好友,把酒言欢。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他的生活,是无数人羡慕的 “诗和远方”。

越是那些不在生活中苟且的人,越是在不经意间拥有了诗和远方。

而那些喜欢抱怨的人,即使整天念叨着诗和远方,却也因为自身的瘴气,永远到达不了彼岸。

我不相信造化弄人,

世界上出类拔萃的人,

都主动找寻他们想要的环境,

要是遍寻不获,

他们就创造一个。

世界物欲横流,我们每个人都在为了生存、名利而努力。

但请你偶尔也能想起:生活除了名利,还有其他的追求。而你所热爱的追求,才能带给你精神上的自有。

心中留着一个角落,滋养自身,才会勇气去面对苟且的生活,继续走下去。

03

中年之前,高晓松的人生都带着点轻狂。

而高他最大的一次蜕变,大概是因为2011年的牢狱之灾。

那年在北京街头,他因为醉驾入狱,失去自由的日子有180多天。

不过他后来却说:这是我人生中最自由快乐的时光。

在监狱的6个月,他看了金庸的小说,第一次被武侠的魅力折服;他还苦读《大英百科全书》,这为他日后做脱口秀节目做了大量知识储备;他和50多岁的的大哥学习相处之道,并教他写诗......

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那帮江湖兄弟。

重获自由那天,高晓松发了一条微博:大家都好吗?外面蹉跎吗?

岁月蹉跎,但好在高晓松的那些江湖朋友们,还在原地等他。

高晓松一出狱,老狼就给他打来十万块,他一开始怎么也不肯要。

老狼却说:“我去年演出多,而你在里头吃苦。你一直花钱大手大脚,现在我养你。”

有些人,即使不联系,他一直在原地等你。

高晓松很感谢在拘留所里的那半年,这段经历让他不再狂妄。

人到中年,经历了一点磨砺,才会知道,真正的本事是无论身在何处都有快乐生活的能力,无论何时都能与生活和平共处。这才是真快乐,真自由。

04

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场修行。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将遇见不同的自己。

女儿的出生,让高晓松有了父亲的身份,给了他很大的震撼。

李静问过高晓松:“你以前想过你会那么爱孩子吗?”

高晓松说:

“她(女儿)一岁半以前我没感觉,有一天我回到家,她把我们家的沙发调到我喜欢的那个角度,然后说,爸爸你坐下来看新闻。她知道我爱看哪个台,她把正在看少儿台,给我换到新闻台。

然后我躺好了,她就自己爬上来,把我的胳膊拿起来,放到她肩上,靠在我怀里,陪我看新闻。我说,好吧,所有我以前曾经对这个世界的不满,或者所有我以前曾经负面的看待这个世界的一切,就都没有了。”

心有羁绊,也是甜蜜的负担。

不与生活对抗的时候,你会发现,生命里的一切选择都是对的,这或许也是一个人走向通透的最大标志。

看清了自己,跟生活过了招,你会明白你与生活之间,没有谁输谁赢。

做自己喜欢的事,也喜欢自己做的事,即使不能呼风唤雨,也能在俗世的烟火中找寻快乐,这才是真正的爱与自由。

END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