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是我见过的女人里最坚强的一位。
姐妹深情
姥姥生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也就是我舅舅和大姨,我的母亲。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姥姥家很远很远,翻过一座大山,还要走上几里羊肠小道,幸好不常回姥姥家。当然我也没见过姥姥了,在母亲九岁的时候,姥姥就去世了,那时没钱治病,因为贫穷而死亡的事也不足为奇。就这样,姐妹相依为命。
舅舅舅妈只会让大姨和母亲干活,大姨心疼母亲,每次都是抢着干,冬天里刺骨的风,吹着光秃秃的山,姐妹还要去捡柴,背上一担柴,要走上几里路。回到家,还要洗衣做饭,帮着舅妈带孩子。大姨和母亲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衣衫,吃的也是一些剩饭剩菜,睡觉盖一床被子。偶尔,有一些好吃的,大姨都留下来给母亲。所以至今,大姨都很节俭,因为童年的贫苦让她害怕。就这样相互依偎,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熬的夜晚。
在母亲十二岁的时候,大姨已经到了该出嫁的年龄,那时候哪有什么自由恋爱,只是有媒人上门提亲,看着合适就行,女大当嫁,在家也没有多余的闲饭养着。于是,大姨就嫁到了姓崔的一户人家,理由是家里有些家当,那个男人高大威猛,可以养家。舅妈收了彩礼就不管大姨了,那是她第一次嘱咐大姨,叫她好好过日子。长嫂如母,也不过如此。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如果说大姨在家还能找到一丝丝温暖的话,那么从她出嫁那天,便走上了人生的坎坷路。
大姨刚到崔家不久,姥爷就因为一件皮毛和本村的地主起了争执,地主抢走了皮毛,姥爷一气之下,撒手西去。
没了爹娘的孩子,更像是小草一样了。母亲经常去大姨家,没什么好吃的,大姨就煮个鸡蛋,留母亲住下,晚上说说话。时间一长,舅妈不让母亲去大姨家了,因为她要上山捡柴。每次分别大姨都偷偷地装好吃的给母亲,为了自己唯一的妹妹,宁愿自己挨饿。大姨就是这样,总想着别人,对别人好,自己无所谓。
后来大姨生了一儿一女,母亲也出嫁了。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那个时候,女人读书少,也没什么意识保护自己,只懂得夫唱妇随,日子虽过得清苦,但也算是安稳。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大姨夫竟然疯了,他把小说里的人物当成了自己,化身盖世英雄,救世主,天天打打杀杀。最终把原本困苦的生活推向了深渊,他把家里能砸的东西都砸了,把粮食都扔了,炕也拆了,还时不时的打大姨,她身上旧疤添新伤,谁能忍受这样的日子呢?大姨也想忍,可孩子呢,孩子还小,天天挨饿挨打总不行吧。有一天,大姨偷偷跑回家和舅舅商量离婚的事,舅舅不但不同意,还说离了婚,不好嫁,再疯也是孩子亲爹。大姨哭着又回到了支离破碎的的家,看着疯子发疯,大姨不想活下去了。望着两个孩子,绝望的大姨放下了手中的卤水,她不能倒下,所有遭的罪都自己受着,孩子是无辜的。外面下着很大的雨,疯子把门别上了,在屋里发疯,大姨就牵着两个孩子的手在屋檐下站了一宿,每每母亲讲到这里,我的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下来了。
老天爷总有睁眼的时候吧,大概一年后,本村的队长同情大姨,给写了一封离婚协议书,大姨这才脱离了水深火海。大姨离开崔家时,崔家的姑姑为了给崔家留后,把儿子留下了,大姨带走了女儿,也就是我的二姐。回到了舅舅家,当然也不好过,因为舅妈不养闲人,况且还带了个孩子。勤劳的大姨包了家里所有又脏又累的活,不敢早睡,也不敢晚醒,没日没夜的干活,不知是为了忘记那不幸的婚姻,还是为了可怜的孩子,反正寄人篱下的滋味不好受,虽说是亲人,却没有雪中送炭。在那个年代,二婚不受人待见,不好嫁。这时候,母亲有了私心,想要把姐姐留在身边,于是大姨嫁给了第二个大姨夫,他家离我家大概五六里的样子。
儿时记忆
大姨家离我的小学只有一墙之隔,午休时候我会去她家玩一会儿。大姨父的前妻留下三个孩子,大姨刚来时老大(大哥)也就十几岁,老二(二哥)才几岁,还有一个姐姐(大姐),大姨把这几个孩子当作亲生孩子对待,再苦再累,这也算完整的一个家。那时候二哥和大姨比较亲,老是让大姨背着。为了供几个孩子读书,大姨去地里割草喂猪,去山上采杏子,捡蘑菇,打树角,凡是能换几个钱的活,大姨都干。
生活的磨难没有打倒大姨,反而让她更坚强了,母亲和大姨时常见面,终于看到了大姨脸上的笑容了。可是生活中就有些人,他们懒惰,却看不惯你把日子过好,他们不想吃苦,却嘲讽你是卑贱的命,十足的小人。大姨偏偏遇上这样的小人,一把火,把大姨家烧了个精光,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载酒泛中流啊,可怜的大姨又回到解放前了。
母亲给大姨拉了一车柴火,总得生火吃饭吧,为了生计,也为了把日子过下去,坚强的大姨咬牙挺了过来,因为她不想再走一步了(农村人管再嫁叫走道)。眼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大哥结婚了,大姐和二哥也去市里读书了,大姨甚是欣慰,想着终于苦尽甘来。可偏偏这时候,大姨夫的腿摔坏了,又要挣钱,又要照顾病人,大姨更加瘦弱了,她更加相信命运了,命运让她这样,她不敢反抗。
我在小学念了五年书,在大姨家吃了多少次饭不记得了,只记得大姨夫的眼神不对,她老是白了白大姨。可想而知,大姨带来的二姐所受到的待遇了。在两段婚姻夹缝中生存的大姨,左缝右补,挽救着家,妥协着命运安排给她的一切。
后来我住宿了,不常见大姨,有一次我过生日,三哥(大姨和第二个大姨夫生的儿子)叫我去她家,大姨给我煮了面条,炒了两个菜,那是我记忆最深刻的生日了。
大姨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了,每一步都很艰辛,都是血泪,不敢回头张望那睁不开双眼的日子。
再苦再难,也只是身体上的,歇一歇就过去了,可怕的是心灵受到伤害。大姨夫居然怀疑大姨和别的男人好了,这种侮辱让人痛不欲生,大姨再一次想到了死,儿女已成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对得起家里每个人,她问心无愧。母亲去见她,发现了苗头,在母亲的再三逼问下,大姨说出了自己的委屈,她那天拿着药去地里干活,就没想活着回来,可是又怕母亲不知道原由,不明不白死去,哭了半天又回来了。两个人抱头大哭,母亲说,你凭什么死,累也受了,苦也吃了,该享福的时候,不应该心窄。随后,母亲把大姨父数落了一番,谁都不容易,走到今天,你拍拍自己的良心说说,我姐姐对你怎样,伺候你小,伺候你老,里里外外一个人,你冤枉她,不怕遭雷劈。不知道大姨夫是害怕母亲,还是害怕别的什么,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和大姨吵过。
这些事,没有经历的的人,只当听故事,经历的人却是一把辛酸一把泪。如今,大姨夫已去世三年了,大姨也去南方给三哥带孩子,我回家时,和母亲念叨起大姨,母亲说,你大姨啊,不容易,虽说是在儿子身边,可南方的水土养不服一个北方根儿的人啊,我听出来了,她想大姨了,大姨也想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