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当时真的很内耗

今天是我25岁的第一天,从没想过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24岁这一年过得不算太好,没有很开心,经常会emo,经历了从未有过的焦虑和内耗,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有一段时间都觉得自己好像生病了。认真去回忆24岁这一年经历的事情,好像已经是很久远很久远的记忆了,大概是因为大脑处于自我保护机制,会自觉性忘记那些痛苦的记忆吧。

不过最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我已经学会去正视过去的失败,并从中成长为了更坚强的自己,所以我想记录一下过去的那些经历吧,未来七八十岁的时候打开来看,将是我的人生回忆录。 另外一方面是,也是25岁的刚开始,也算是对未来的小小展望吧。

去年毕业后我gap申请了,但当时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决定一边申请一边做RA。24年八月到十二月的这段时间里,我就做了两件事,申请phd和做RA。

说的更细一点呢,申请phd包括:

1. 考了很多次雅思,口语的小分一直不过,考得我都绝望了,从小到大考试从来没有这么挫败过。我还找了外教口语陪练,虽然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但是从来没有和英语母语者聊过天,外教陪练是我纠结了很久才决定买的,因为太贵了,我没有那么多钱。坦白说,那段时间的陪练没有在口语考试上起到多大帮助,但是却在心里上给了我一些安慰和鼓励,老外真的很会夸人。

从小到大我接受的教育都是要学会谦虚、不能骄傲,还有更厉害的人,要继续努力,我从来没有对此质疑过,但在申请phd考雅思GRE的这段时间里,我对从小接受的这种来自父母的“过于自谦”的教育产生了质疑。读书时,我算是班里的尖子生,是学校和老师到家里争着抢着要的学术,在大家普遍认为的人生的第一道分水岭中,我取到了国内的顶尖学校,但我一直都保持着自谦的态度,尤其上了大学后,在状元云集的地方,我感到自己如此渺小。

在靠雅思和GRE的过程中,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因为我一直觉得至少我还是稍微擅长考试的,但是对雅思GRE的考试,每次都是差一点点,我觉得我很差劲、特别失败,因为这只是第一步,而我就走的如此艰难,我特别羡慕我周围的同学,羡慕他们出生在沿海发达地区,英语教学远远高于贫困山区,羡慕他们出生在富裕家庭,报班报考试不需要精打细算。

可是,仔细想想,我好像也不是很差,有一天的口语外教课上,外教问我在哪里上大学,我说了后,他惊呼到“Amazing,You are so excellent!” 他夸了我很久,他说他知道中国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他觉得我是很厉害的人。我当时一边震惊于他的夸张的表情和称赞,一边在心里产生了一些新想法,我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不必过于自谦,我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从山村里一步步走到国内的顶尖院校,过去的经历告诉我,一路走来,我很优秀,我值得为自己骄傲。

2. 我决定主申美国,不再执着于新加坡和欧洲。去年申请失败的原因在于我只申请了新加坡,因为父母不太能接受出国,我心里也很矛盾,也因为出国的事情,我发生了第一次和父母较大的争执,他们始终觉得,我应该在国内找个安稳的工作,比如去当老师、去考公务员、去医院,可是,那是他们的想法,不是我的。我曾经想要说服他们理解我的想法,也曾经因为说服不了经常吵架让我变得极度内耗。因为对我来说,家人的精神支持真的很重要,但是后来我慢慢想明白了:

我会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往前走,因为这是我的人生,所有的快乐痛苦都是我一个人承担。

出国读书是我很想做的事,是我通往世界的大门,如果现在我因为父母的反对就放弃了这件事,我未来会觉得遗憾,并且会再次尝试。

我之前在网上分享我出国读书遭受父母反对的痛苦时,收到了很多网友的鼓励和支持,有一个人说“如果你父母的认知程度高于你,那你可以听他们的,如果没有,请听自己的”。还有很多很多客观理性的分析,让我跳出了当下情绪的漩涡去客观看待这件事,我的父母是农村人,他们的认知已经不足以支持他们了解出国读博是个什么样的选择,他们看到新闻上的事件就会觉得太危险不像我出去(这个我理解)。但是,我比他们了解我的专业,比任何人了解我自己,所以,我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走。对啦,有一个网友给我推荐了一本书《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我还没来得及看。

上面说的两件事都是让我在24年极度内耗的两件事,接下来的想说的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但是在诸多负反馈的当时给了我一份自信。

(现在已经是3月17号23:18,我已经困的不行了,本来想着今天写完,可是那样太粗略了,所以还是分成上中下来写吧~

回忆的时候呀,才觉得24岁经历了好多事儿,这一年我有了很多认知方面的觉醒和改变,下一篇文章再见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