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伯扎笤帚,不仅省钱,它的用处还真不少

图/文/乡土依旧

导读

在农村,特别是已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们,他们几乎一辈子都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的耕种着;即使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外出务工的青年们,他们最终的去向也绝不会是一直背井离乡,或呆在工厂。他们也必将有自己的出路和命运:或是创业,或是返回自己的故乡。

如今大部分进入花甲的农村老人们,他们大多都是受过苦日子过来的人。在生活中,他们更是俭省节约,舍不得吃、穿。不仅把除口粮之外的粮食全部卖掉换钱,还利用自家拥有的条件来减轻生活中的开销。

笤帚(tiáo zhou)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的家用工具了,特别是在农村它的用处更是实惠和重大。在过去的农村,农民们不仅用它来打扫屋子、院落,还可以拿它来当“木墩”坐。常常可以农村妇女们在唠家常的时候,屁股下坐把笤帚。

这个(当木墩)作用倒是很少亲眼见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时,家长就会用它打我们的屁股。

现在不同了,如今的笤帚除了打扫卫生之外,其余时间都闲置在角落里。即使这样,农村很多家庭中会过日子的老年人们,还是为了节省几元钱,宁愿自己动手“扎笤帚”也不花钱去买。用他们的话说,“那真是太破费了!”

农村的高粱秆,用处可真不小。把它们从地里收获后粗略加工下,农民们就可以用它来做饺子盘、笤帚、刷子等。不仅方便了自家使用,还真为家里节省一些“不必要”的开支。

是农民们小气?是农民们穷? 这些都不是!这是农民们身上独有的一种俭朴的生活习惯,一种我们民族最普通存在的传统美德,和淳朴的民风!。

“种它就是让它有用的,我们农村资源丰富再去花钱买东西用,那太浪费了”,农民伯伯熟练的扎着笤帚,一边和我说道,“扎的多了也可以卖掉,一把能卖10元钱,就可以买点蔬菜种子种了”。

听后心里不禁一阵酸楚、心疼!。是啊,在他们这个年纪人眼中,土地对他们来说就是命根子,周而复始的劳作从无怨言。即使农村现在早已今非昔比,他们还是愿意做当初的“农民”,任劳任怨,愿意把这样的美德传承下去!。

同名微信公众号【乡土依旧】欢迎关注订阅!一起涨姿势(知识)、了解三农问题,有问必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