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组合

一、两个基本原理

1.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

1.1 定义

如果完成一件事有n类办法,只要选择其中一类办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就可以完成这件事。
若第一类办法中有m_1种不同的方法,
第二类办法中有m_2种不同的方法……
n类办法中有m_n种不同的办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 = m_1 +m_2 +…+m_n种不同的方法

1.2 特点

  • 运用加法原理计数,关键在于合理分类,不重不漏.
  • 要求每一类中的每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地完成此任务;
  • 两类不同办法中的具体方法,互不相同(即分类不重);
  • 完成此任务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属于某一类(即分类不漏).
  • 合理分类也是运用加法原理解决问题的难点,不同的问题,分类的标准往往不同.

1.3 加法原理使用条件:

  • 方法分成多个类,每个方法都可以独立完成题目任务
  • 题目出现不确定情况,此时需要分类确定再进行求解
  • 类与类之间必须是不同的,不能有交集,必须有明确分类标准

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

2.1 定义

如果完成一件事,必须依次连续地完成n个步骤,这件事才能完成.
若完成第一个步骤有m_1种不同的方法,
完成第二个步骤有m_2种不同的方法……
完成第n个步骤有m_n种不同的方法,
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 = m_1·m_2·.....·m_n种不同的方法

2.2 特点

运用乘法原理计数,关键在于合理分步.
完成这件工作的N个步骤,各个步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一步的一种方法都不能完成此工作,必须连续完成这N步才能完成此工作;各步
计数相互独立;只要有一步中所采取的方法不同,则对应的完成此工作的方法也不同.

理解“依次连续”和“相互独立”

  • 上一步不管选择哪种方法,对下一步都不能产生干扰
  • 若上一步选择的方法对下一步产生干扰了,则要对上一步的方法进行分类
  • 做完上一步,才能完成下一步.不能跳步
  • 必须所有步骤都完成,任务才能完成.不能漏步

3.两个原理的区别及联系

抓住两个基本原理的区别,不要用混,不同类的方法(其中每一种方法都能把事情从头至尾做完)数之间做加法,
不同步的方法(其中每一种方法都只能完成这件事的一部分)数之间做乘法.

在研究完成一件工作的不同方法数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
如:从若干件产品中抽出几件产品来检验,把抽出的产品中至多有2件次品的抽法分为两类:
第一类抽出的产品中有2件次品,
第二类抽出的产品中有一件次品,
这样的分类显然漏掉了抽出的产品中无次品的情况.
又如:把能被2、被3或被6整除的数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能被2整除的数,
第二类是能被3整除的数,
第三类是能被6整除的数,
其中第一类、第二类都和第三类有重复,这样的分类是不正确的

在运用乘法原理时要注意,每个步骤都做完,这件事也必须完成.

image.png

二、排列与组合

1.排列

1.1 定义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意取出m(m≤n)个元素,按照一定顺序排成一列,称为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1.2 排列数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m≤n)的所有排列的种数,称为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不同元素的排列数,记作P_n^mA_n^m
当m = n时,P_n^nA_n^n称为全排列.

区别排列和排列数的不同:
“一个排列”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不是数;
’'排列数”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是一个数.
所以符号P_n^m只表示排列数,而不表示具体的排列.

1.3 排列数公式

P_n^m=A_n^m=n(n-1)(n-2)......(n-m+1)=\frac{n!}{(n-m)!}

注意事项

  • 不同元素:n!
  • 相同元素:1
  • 部分相同:\frac{n!}{m!} (共n个,有m个相同)消序法

消序法:

  • 出现部分相同元素排序
  • 出现固定顺序元素重新排序

4个球平均分成2堆,每堆2个,有几种分法 :
\frac{C_4^2C_2^2}{A_2^2}

6个球平均分成3堆,每堆2个,有几种分法 :
\frac{C_6^2C_4^2C_2^2}{A_3^3}

消序:有几堆相同个数的元素,就除以几的阶乘

2.组合

2.1 组合的定义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意取出m(m≤n)个元素并为一组,称为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2.2 组合数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称为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不同元素的组合数,记作C_n^m
①组合数公式:C_n^m=\frac{n(n-1)···(n-m+1)}{m(m-1)····2·1}=\frac{n!}{m!(n-m)!}=\frac{A_n^m}{m!}
②排列是先组合再排列:A_n^m=C_n^m·A_m^m=C_n^m·m!

2.3 组合的性质

C_n^m=C_n^{n-m}

元素不同:C_n^m
元素相同:1
部分相同:列举

三、六大基本方法

1.相邻元素打包捆绑法

相邻

将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捆绑成一个组,当作一个大元素参与排列

打包法:

  • 先数包元素n个,其余元素m个
  • 包内排序n!
  • 元素(包元素+其余元素)(m+n)!

小团体

出现固定的小团体,也采用捆绑法求解
分为守门元素和中间元素,包内排序中注意两次排序,一个是守门元素的排序,另一个是中间元素的排序!

2.相间元素插空法

元素相离(即不相邻)问题,可先把无位置要求的几个元素全排列,再把规定的相离的几个元素插入上述几个元素的空位和两端.
对于不相邻元素,一定要先排没有要求的元素,最后将不相邻的元素插空.

  • 找出空位,让不能相邻的元素插入这些空位;不相邻的元素有n个,其余元素有m个(会产生m+1个空位),C_{m+1}^n
  • 排序要求不相邻的元素:A_n^n
  • 剩下的元素再排序A_m^m

相邻与不相邻同时出现,先考虑相邻元素,即先打包,再考虑不相邻元素

  • 包元素n个,包内排序A_n^n
  • 不相邻元素m个,其余元素k个(一个包元素看作一个元素),插空C_{k+1}^m
  • 不相邻的元素排序:A_m^m
  • 其余元素排序:A_k^k

当出现两类元素都不相邻,先排好其中一类,再将另一类插空,注意中间的空位都要占满.
模型1:n男n女相间而坐
分类:
_男_男 A_2^2A_2^2
男_男_ A_2^2A_2^2
相加:A_2^2A_2^2+A_2^2A_2^2

模型2:(n+1)男n女相间而坐
男_男_男 A_3^3A_2^2

3.相同元素隔板法

适用条件

  • 元素相同;
  • 对象不同;
  • 每个对象至少分到1个

由于物品相同,每个对象仅以分到的数量来进行区分,所以通过隔板调整分配的数量,故隔板有几种放法就表示有几种分法
n个元素相同,m个分配对象不同,如果分配对象非空,即每个对象至少分一个,则有C_{n-1}^{m-1}

将n个相同元素摆成一排,它们之间有几-1个空位,插入血-1块隔板就可以分成m份

如果分配对象允许空,此时将元素看成们m+n个,再用隔板法,则有C_{n+m-1}^{m-1}

4.重复元素方慕法

  1. 适用条件
  • 元素不同
  • 对象不同
  • 可重复使用

一个元素只能给一个对象,一个对象可容纳多个元素

允许重复排列问题的特点是以元素为研究对象,元素不受位置的约束,可逐一安排元素的位置,
一般地,n个不同元素排在m个不同位置的排列数有m^n种方法

方法应用:

  • n个人去m个不同房间,有m^n种方法.
  • n个不同的球放入m个不同盒子,有m^n种方法
  • n封不同信放入m个不同邮筒,有m^n种方法.

5.对号与不对号

  1. 适用条件
  • 元素不同
  • 对象不同
  • 元素与对象有对应关系

无论几个元素,只要对号安排,都只有1种方法.
不对号安排规律:

  • 2个不对号有1种方法;
  • 3个不对号有2种方法;
  • 4个不对号有9种方法;
  • 5个不对号有44种方法.
  • 6个不对号有265种方法

不存在n个元素,n-1个对号,即不存在1个不对号

6.反面思考

对于正面求解比较复杂时,可以从反面思考
正面数=总情况数-反面数

应用:
当出现至少 至多 或 且 不完全相同 完全 不同之类的词

  • 至少n个,≥n;反面为≤n-1
  • 至多n个,≤n;反面为≥n+1
  • 不在,反面为在
  • 不是反面为是
  • 不完全相同反面为完全相同
  • 完全不同反面为全对号
  • 否定用于+且/或,使用补集思想

整体反面:

  • \overline{A}∩\overline{B}=Ω-(A∪B)=Ω-(A+B-A∩B)
  • \overline{A}∪\overline{B}=Ω-(A∩B)

部分反面:

  • A∩\overline{B}=A-A∩B
  • B∩\overline{A}=B-A∩B

四、八大应用技能

1.排座位

位置分析法和元素分析法是解决排列组合问题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若以元素分析为主, 需先安排特殊元素, 再处理其他元素.
若以位置分析为主, 需先满足特殊位置的要求, 再处理其他位置.
若有多个约束条件, 往往是考虑一个约束条件的同时还要兼顾其他条件.

2.全能元素

全能元素是指一个元素可以同时具备多个属性, 在选取时, 注意全能元素的归宿问题
若一个卡片上的数字可以变化, 则称为全能卡片, 其解法是根据全能卡片是否选中来分类讨论

3.数字问题

遇到数字问题, 先画出数位图,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来选取数字填充各数位
对数字的常见要求: 奇数、 偶数、 整除(被2、 3、 5、 9整除) 、 数列等
数字0需要分开讨论

4.配对问题

对问题主要以鞋子或手套来作为命题对象, 核心在于成双或不成双.
对于成双问题很容易思考, 直接选取整双即可, 对于不成双问题, 要先取双, 然后从每双中取左右单只即可

对于成双问题,直接选取整双即可,
比如n双选k双, 直接写C_n^k即可.
对于不成双问题, 要先取双, 然后从每双中取左右单只即可.
比如n双选k只不成双的, 要先选k双, 再每双各取一只, 公式为C_n^k2^k

5.分组分堆

平均分成的组, 不管他们的顺序如何, 都是一种情况, 所以分组后一定要消除顺序(有n个均分的组数, 就要除以n!), 避免重复计数

4个人分成2组,每组2个人:\frac{C_4^2C_2^2}{A_2^2}

4个人分成甲乙2组,每组2个人:\frac{C_4^2C_2^2}{A_2^2}A_2^2=C_4^2C_2^2

识别对象是否相同:

  • 自然界中存在对象是不同的
  • 虚拟概念(组) 命名有区别,则是不同的;若没有命名区别,则看成相同的

指定元素的分堆:
如果在分堆时, 有特殊要求元素, 则先安排特殊要求的元素, 再选其他没有要求的元素.
注意特殊要求元素所在的组不用考虑消序

6.不同类别分堆

处理原则:
将一个类别作为特殊元素,先剔除出去,处理其余元素的分组,之后再将特殊元素对应放入

7.涂色问题

可以按照图形逐一依次填涂, 也可以按照所用颜色的种数进行分类讨论
m种不同颜色为n个区域进行染色,要求相邻区域颜色不同:
a_n=(m-1)^n+(-1)^n(m-1)

8.定序问题

将n个元素进行全排列有n!种, m个元素的全排列有m!种,
由于要求m个元素次序一定, 因此只能取其中的某一种排法, 可以利用除法起到去掉排序的作用, 即若n个元素排成一列, 其中m个元素次序一定, 共有\frac{n!}{m!}种排列方法.
或者用组合法, 对于定序元素, 只需选位置即可, 无需排序

9.全能元素

全能元素是指一个元素可以同时具备多个属性, 在选取时, 注意全能元素的归宿问题
若一个卡片上的数字可以变化, 则称为全能卡片, 其解法是根据全能卡片是否选中来分类讨论.
方法:

  • 选卡
  • 排卡
  • 特殊数字考虑(0)
  • 全能卡片翻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