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0:一年半在家喝了将近10斤(约13磅)的咖啡豆,按照15g咖啡豆出品一杯算,做的咖啡应该有300多杯。绝大部分的都是手冲出品。
14:看过14本咖啡相关的书,包括田口护、韩怀宗著的所有书。
4/6:有4个磨豆机,6种咖啡器具。
25:喝过的咖啡豆的品种数。
20+:拜访过的精品咖啡店数量。
作为一家瑞士企业的自动化产品技术工程师,浣熊曹的工作和咖啡毫无关系。
学生时代,大四课少时,他无意中看到咖啡店招兼职,就去做了,算是因此得到了一点对咖啡浅显的认知。当时买了一本田口护的《咖啡品鉴大全》,却并未好好翻看。
直到两年前,他再把这本书拾起,才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在他看来,咖啡太适合自己这种"闷骚型工科宅男"。
“咖啡的历史和发展带有浓厚的浪漫和冒险气质,颇具传奇色彩,正对我的'闷骚'。而咖啡从种植到处理、烘焙、制作每一个环节都极有技术讲究。涉及到生物(咖啡种类)、农学(咖啡种植)、化学(生豆处理和烘焙),物理(咖啡豆研磨、冲煮),机械(意式咖啡机、磨豆机),电子(咖啡机控制)等等,简直是自虐型技术宅的上佳选择."
出于这种喜爱,他开始一点点研究,直到不可自拔地投入了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除了自己做资料研究和实践,也会找高手学师。
理论研究——实践验证——深入一个层级再理论和实践,这种看似呆板的循环,却让他觉得“整个过程很爽,疑惑再解惑”。
“只要去探索,咖啡总能给你回应甚至是惊喜。”
但他并不想只是做一个纯粹的咖啡发烧友。
咖啡,应该是贴近生活的。
他最爱的一家咖啡店,是南京的UNI-UNI。去南京出差都必去坐坐。
这家店的感觉,是“专业而亲近”。
老板是14年和16年中国咖啡师大赛的冠军。
在店里,咖啡品质很赞,价格也亲民;店内环境很让人放松,店员和客人的接触总是恰到好处,适当的问候每一位客人,乐意和每一位客人探讨和聊天。
他想将来,自己也能开一家咖啡店,“向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推荐和提供一杯好咖啡”。
提问环节
Q:你如何评价常见的街边咖啡店里的咖啡?
A:连锁店的咖啡店或者快餐店的咖啡品质比较稳定,这个意思是品质不会稳定的特别特别差,但是有可能会稳定的比较差、一般差、差或者还可以。
而当你去一家号称咖啡店的简餐店或者西餐厅,如果里面什么都卖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尝试咖啡,很有可能咖啡就是很不新鲜品质很差的(连锁店至少有基本的品控,小店的话基本没有),不排除有做的好的,但是除非你比较有勇气或者店家拍胸脯保证,否则还是不要喝了。
而如果有执着只卖咖啡或者以精品咖啡为主打的店家,还是值得一试的的,至少在北京,这样的店品质基本有保障。
Q:咖啡豆种类繁多,有哪些咖啡豆性价比高,适合入门者?
A:每个人的口味不同其实应该根据自己的口味去挑选,但是对于第一次尝试的可以试试巴西的咖啡豆,酸甜苦比较均衡,有一点巧克力的味道。
从这个入手,自己的口腔和感官适应下来了,再试试别的。
各个产区的风味还是有各自的特色:像南美洲的就比较容易带有坚果香气,非洲呢就是水果风味鲜明,也就是偏酸一些。而亚洲印尼的曼特宁就是醇苦了,所以非洲和亚洲的豆子要么就很喜欢要么就避而远之。中美洲也就是加勒比海地区的豆子倒是很有意思,每个国家的风味都不大一样。
有时候能喝到他们某个产区的口感超级丰富的豆子。感觉嘴里真是被轰炸了一番。
但是对于入门者真的没有必要去喝特别贵的豆子,因为……喝了你也不知道好在哪!(跟猪八戒吃人参果差不多……)
推荐还是找一些销量比较大比较稳定的专业咖啡烘焙店去买,这样新鲜度有保障(这个特别重要,不新鲜的话后面都白说),大的店品质也稳定。例如之前推荐过豆叔的咖啡豆,此外我的老师就是Analog coffee(某宝有店)的豆子品质也是没得说。还有像少数派、UNI-UNI这些店也都不错。
Q:挂耳、胶囊、手冲、法压、意式做法简单来说在口感上会有哪些区别?
A:在品尝的这一环节,咖啡真的和酒非常类似。
胶囊和意式就像是白酒,都是极具刺激性,好的白酒虽然烈但是不咬喉不呛人,好的意式咖啡也是。而且回味悠长。但胶囊因为是为了方便所以牺牲了一定的风味,豆子的品质也不如现做的意式浓缩那么好,更像是超市里的那种蒙古口杯。
挂耳包、手冲、法压相对来说浓度就要低很多(但是萃取的量几乎和意式一样,简单理解就是意式兑的水少,手冲这些兑的水多),更加有点像是啤酒(仅是指浓度,做法上不具有类比性)。口感更温和,比意式要好接受的多。
法压口感会偏浑浊因为会有少许的咖啡渣,但是风味最完整。挂耳包因为不是现磨的豆子,所以风味会有所损失,基本比手冲损30%到50%。手冲的口感是这几个里面最干净,但是手法的影响可能会让每次的品质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