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编上岸记(1)

考编就如婚姻,像一座高高的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第一次考农村义务教师编制是二零一八年,那一年的六月,我刚好毕业。

一八年年初,我就在家乡的乡镇小学代课,工资很低,一个月两千,包括我带住读班的班主任、上早晚自习、晚上查寝……

但是,这里的消费也很低,小镇上没有奶茶店,没有服装城,也没有各种美食……

所以工资不高一个月也能剩个四分之三。

那时候想的很天真,有个工作,有份收入,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不再向父母伸手,还可以留点时间复习考编,简直完美。

但是开始工作后,和想象中的就完全不一样了。

新的环境需要重新适应,新老师都是带班主任,还得担起一个住读班的重任。另外,刚上讲台正式成为一名老师,还得打磨教案,学习备课,不断听有经验的老师的课,向他们学习……

记得最难过的那段时间,正逢论文定稿,白天上完课晚上改论文到两三点,第二天早上六点多就得起床去上早自习。

定稿后在学校、大学两边跑,我和同宿舍的小姑娘崩溃到抱头痛哭。

哭完后又互相安慰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在忙忙碌碌中,论文顺利通过,班上的成绩直逼校长带的同届班级,家长开始认可我这个班主任。

看似结果都很美好,但是,考编的复习之路总是排在最后,老也提不上日程。

可想而知,考编的第一战正如我考研一样,以失败为果。

但是怎么样呢,还是得继续出发要考编呀!

有的人就会觉得奇怪,为什么非要考编呢?难道找不到其它工作吗?现在的社会,怎么思想还这么狭隘……

我想,正如围城中钱钟书说的那样,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

考编亦是如此吧!

里面的人觉得工资不高,条件也不好,除了稳定,就是太稳定了吧。

外面的我们,带着父母的期待,羡慕着编制内老师的社保、公基金、稳定的收入和难得多的假期,总是想着往里挤。

河里的水再深,不淌一次怎么知晓其中的风险呢?路上的风景再好,自己不看看怎么知道美的如何震撼呢?

但是一战如此,只能等到来年再战了。

于是,从失败的时候起就开始立下豪言壮语,计划着如何去学习,立志明年一定上岸。

但是二战如何呢?等我下次再来说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