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简书看了牛妈的更文《人生,做到80%就好》甚是认同其观点。
她在文里提到自己曾是个凡事追求100%完美,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追求高效率。
不光对自己要求高,还连带着希冀旁人以及同事跟她一样把工作完成得高效出色。以致于跟同事们关系紧张,人缘不太好。而自己只顾埋头苦干,对此却浑然不觉。
直到遇到一位睿智的领导点拨才毛塞顿开,幡然醒悟。在以后的人生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家庭以及育儿都不再严苛100%完美,允许自己有20%的缺憾既给自己也给他人。
果然在后来的职场上以及家庭里,都活得比较通透,不再那么累。与同事以及家人孩子都能和谐共处。
似乎所有成功书籍里都这样告诉我们,做事要做到极致,要用尽全力去拼搏,对自己狠一点,不留退路。可停下来思考这样的成功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能带来快乐吗?会有幸福感吗?
著名游吟诗人莱昂纳德·科恩曾经说过:“不够完美又何妨,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我们生而不完美,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不跟自己较劲儿,才能真正地享受人生,收获幸福。
莫妮卡·拉米雷斯·巴斯科的《不执着叫看破,不完美是生活》这本书就告诉我们完美之人的困扰所在,走出完美主义的误区,以“最优主义”的态度来享受人生。
有一种人总是焦虑,一直与自己在做斗争,堪称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者分为外向型完美主义者和内向型完美主义者。有些人则两者兼具。
外向型完美主义者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工作场所都对别人干活的样子感到沮丧,他们总认为别人做事马虎,对别人办事不放心,即便别人已经完成了,他们依旧还能挑出很多毛病不足,到头来还要重新再做一遍。
而内向型完美主义者总是纠结于自身或自身行为不够好。尽管在别人眼里他们很成功,但他们在自己内心深处总是觉得无能沮丧,担心犯错,一旦犯了丁点儿错误便会紧紧抓住不放,整个期间充满焦虑不安,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担心丢脸。
非黑即白是理想状态,灰色地带才是人生常态。 在不太完美的世界里,聪明人的选择是,接受不太完美的自己。
执着的人看不破,因为他们会把自己困在一处,难以挣脱。人人都想追求一个完美的人生,但其实不完美才是人生。完美的人生是一个人的理想状态,我们可以通过奋斗无限靠近,却永远不可能实现。
痛苦过,幸福过,哭过,笑过,这才是人生本真的魅力。生命中的各种体验犹如不同的风景,它们会给人生带来各样的感受。无论缺少哪一种都是一种遗憾。
季羡林老先生曾在文章中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不完满才是人生。我们可以寄希望于完美,但是过于执着对完美的追求,却会把自己搞的失望透顶,万分难过。我们应该接受这世界的不完美,享受不完美的美。
想想确实如此:除了苏东坡先生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外,有“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还有“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人无二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等等。
由此可知,人自从一生下来,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就注定了每个人生都是不完美的。有的人家财万贯,却因工作繁忙,陷入失眠的痛苦。流浪汉三餐不定,无家可归,却能日出而醒,日落而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总会羡慕别人的生活,却忽视了身边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
面对我们的人生,我们总要怀有一颗乐观的感恩的心。不执著不是逃避,而是一种态度,是种坦然的心态。只有在不完美中,人们才能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