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经验:做调研之前,先列清单和计划
第一个经验是一个操作流程建议,就是在做任何调研之前,一定要先拟订一份详细的调研目标清单,以及准备一份如何使用数据的分析计划。根据调研目标,去进行拆解,设计具体的调研过程大纲,再基于这个大纲来设计问题。假设,我们想调研用户在通勤过程中是否拥有使用阅读软件的空间,以这个作为目标,可以围绕它来分解目标、设计问卷大纲。
先了解用户所处的客观通勤条件,比如通勤时间段、通勤方式以及一些环境特点(有没有网络,是否拥挤等),然后了解用户当前的使用习惯,以及在此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痛点。
第二个经验:保证用户可以流畅地回答问题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经验,就是一定要保证用户可以用准确而且一致的方式理解和回答问题。在上面这个例子中,询问网速不是一个好办法,或许我们可以询问用户是否可以顺畅地看视频、打游戏、回复微信等更直接和具体的问题。
在设计问卷的时候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是直接将问题目标转换成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以问题的形式描述问题的目标,比如你心里想知道通勤过程中的网络条件,那就直接设计一个问题:你通勤过程中的网络条件如何?这是调研者希望受访者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并直接给出目标信息。这样做很少行得通,反倒投射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如果真的这么简单,只问一个问题就好了:
如果我做一个通勤过程中的阅读工具,你会用吗?
A.会;B. 不会。
第三个经验:调研中,尽量少提假设性问题
就是在调研中,尽量少提假设性问题。对未曾经历过的情境,人们并不善于预测他们自己会做些什么或如何感受。在这时,用户会有意无意地试图美化自己,迎合调研者;而调研者的小企图,往往就藏在这一句带有假设的问题里。
举个例子:
“如果能更有效地计算投资的风险与收益,你会委托我们管理你的一部分资产吗?”“如果能保证你所购买的商品的真货率,你是否会更愿意在这样的平台购物?”“如果我们做了一个新的(具体的)功能,你会愿意为此付费吗?”类似问题的统计数据或许会给你一个还不错的数据,但事实上,结果可能不会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