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的下午,坐在窗前,楼下的马路不见往日车辆川流不息的轰鸣声。习惯了长久忙碌的小人们就像被强制摁下了暂停键,蜷缩在方寸之地。天大地大,世界之大,只剩下细雨落在窗上啪啪作响。
安静了,静得有些哀愁,在这样的哀愁里无端想到川端康成,不知道几十年前那个下午,这个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的文人心里会有着怎样的悲凉。
川端康成的一生都离不开哀愁这个字眼,不论是他的生死还是他的作品,同时这个以哀愁为永恒话题的川端康成也将“美”表达到了极致。
1.
用一生去演绎生命来去的凄美❆
●●●
1972年的4月16日,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川端康成自杀轰动了全世界。这是日本文学界继芥川龙之介、太宰治和三岛由纪夫自杀之后的又一个选择自杀的作家。人们对川端康成的自杀原因争论不休,虽然真正的答案已经无从得知,但是大众普遍认为这与他的童年经历离不开关系。
在川端康成生前的岁月里,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
1899年,川端康成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医生家庭。1901年,父亲因肺结核去世。1902年,母亲也因肺结核去世。1906年,祖母去世。1909年,姐姐因病死亡。1914年照顾他的祖父去世,自此川端康成成为孤儿。
继祖父的葬礼之后,姑奶奶的葬礼、伯父的葬礼、恩师的葬礼,以及其他亲人的葬礼,都使我悲伤不已。我在表兄举行婚礼的可庆可贺的日子里,用父亲遗留下来的礼服装饰过我的身躯,在举行数不清的葬礼的日子里,却把我送到了墓地。我终于成了参加葬礼的名人。
在川端康成的童年里,他经历最多的就是生离死别,亲人一个一个离他而去。那一场又一场地记得的、不记得的与逝去的亲人的告别仪式,疾病和死亡的阴影深深的刻在这个作家的骨子里和灵魂里。
多年后,这个热衷创作的孩子,成为一个颇负盛名的作家,比许多文人幸运的多的在生前就得到了世人的肯定,收获了无数的荣誉和奖章。然而功成名就并未带给这个内心哀怨凄苦的作家勇气和热情,他选择在无上的荣誉加冕之后,默然地以自杀的方式的离开这个世间。如他曾经追求的那样: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死亡是个相熟的朋友,这是他生命开始的方式,也是最终结束的方式。畏惧死亡,又不畏死亡,用一生去为世人演绎了生命可以有多么的凄凉和壮美。
2.
用笔去描绘“美”的哀婉和洁净❆
●●●
川端康成有一百多部作品传世,我仅仅读过三篇。其中包括作家获诺贝尔奖时提名的三部作品中的两篇《雪国》和《千只鹤》,读到的另一篇是其创作中期发表的《湖》。因为读得不多,所以不敢称有多么的了解,但是在其代表作里,已经可以窥得这个作家笔下描绘的美。
美分很多种:绚丽的、热烈的、耀眼的、现代的、古典的、肉体的,而川端康成的美则是一种古典美、自然美、人文美。同时因死亡带来的创伤,直接影响着他的“美”里透出浓浓的化不开的哀愁和忧郁。
这些“美”的哀愁和忧郁往往通过笔下的意象、环境和人物来表达。
《雪国》中,在日本一个与世隔绝的温泉之乡里发生的故事,可以说是川端康成对美的最极致的描绘。故事说来并不复杂:一个衣食无忧、有妻有子的中年男人岛村,因为精神的空虚和生活的无聊,为了和一个成为艺妓的女人驹子相会,再一次来到这个冬日里被雪隔绝的温泉之乡,故事便是从他第二次坐上火车进入雪国,遇到另一个少女叶子开始。
故事的开始只有短短一句话: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苍茫的雪景一下子就将读者带入一个辽远的虚幻的尘世境外之地,关于这个与尘世割离开的世界,作者有过很多描述
这是一幅严寒的夜景,仿佛可以听到整个冰封雪冻的地壳深处响起冰裂声。没有月亮。抬头仰望,满天星斗,多的令人难以置信。星辰闪闪竞耀,好像以虚幻的速度慢慢坠落下来。繁星移近眼前,把夜空越推越远,夜色也越来越深沉。县界的山峦已经层次不清,显得黑苍苍的,沉重地垂在星空的边际。
雪、杉树和月色这样的自然之物,是这个世界的主要构成部分。受到紫式部《源氏物语》的影响,川端康成作品中通常用物哀来表达情哀,他着力去描写人物身处之地的自然之物,不言哀愁便见哀愁。
而在大自然之外,还有一群孤独的灵魂在挣扎哭泣。美艳傲娇的艺妓驹子对岛村的求而不得,岛村对纯洁美丽的少女叶子的不能自持,还有如雪一般的梦幻少女叶子的意外去世。川端康成说了他想说的话,人啊,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
黄昏的景色在镜后移动着。也就是说,镜面映现的虚像与镜后的实物在晃动,好像电影里的叠影一样。出场人物和背景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象,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了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世界。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光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动。---叶子
大自然的洁净美,纯粹美,和人物的悲伤美、哀怨美共同构成了川端康成式的“美”的内涵。同时,书中镜子的意象也反映出了作者试图去探究的生命虚无。镜中的雪越发耀眼,活像燃烧的火焰。
其实说来,对川端康成作品中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和更深层次的虚无探究,我并不能很好的把握,所以这里对我来说去尽情享受这部作品中的美便足够了。
3.
用精神去探究爱情和生死的“美”❆
●●●
川端康成的作品,离不开爱情和生死这两大主题。
人们常常会去探究一个具备优秀文人资格的作家的感情经历和生活经历,总是认为这些与他的作品息息相关。据传这个“参加葬礼的名人“有过四次失败的感情经历,但是这些到底与他的悲观主义爱情观是否有关系就不得而知。我们只能从他的作品中认识到这个内心极度敏感,外部又极度漠然的男人对待爱情和死亡的态度有多敏感就有多漠然。
相比《雪国》倾向于描绘虚无缥缈的美,《千只鹤》更多的是探究生死和爱与道德的冲突。众人评论《千只鹤》,字里行间仿佛有洁白的千只鹤在晚霞中翩翩起舞。
文子就坐的那块石头,下半部看上去还是湿漉漉的。如果那株鲜花盛开的夹竹桃是茂盛的绿叶衬着红花,那就像烈日当空的花,可是它开的是白花,就显得格外凉爽。花簇围绕着文子的身影柔媚地摇曳着。文子身穿洁白棉布服,在翻领和口袋处都用深蓝布镶上一道细边。
夹竹桃,白花和洁白的棉布服以及与赤茶碗共命的文子,还有代表着日本传统美的书名千只鹤,配上优雅的古调,这就是一副日本的古典小图。然而这样的日式浪漫里,却涌动出一股扭曲的暗流。
人们往往倾向于将死亡作为结束,而川端康成总是让死亡成为开始。孩子时面对死亡时的恐惧和长大后感念时的悲痛,死亡带来的与亲情的割离和孤独的绝望,让川端康成的精神总是和死亡如影随形。《千只鹤》里作者以父亲的死亡作为开始,讲述了他与父亲的情人太田夫人以及太田夫人的女儿文子之间的畸形虐恋,故事过程中,近子、菊治、太田夫人和文子每个人都经历着自我煎熬和质疑,明知不可为,却欲罢不能,故事的最后因为承受不了内心的谴责,太田夫人选择了自杀,而温柔的文子则远走他乡。
《千只鹤》取自文中菊治初见纯洁的雪子姑娘时,她包袱上绣着的千只鹤的图案。自始至终,这个被川端康成塑造为世界至纯至美的化身的雪子姑娘与菊治却从没有发生过什么。这是作家作品中一惯表述的,最美好的爱情永远不可得,得到的总是让人哀愁的俗世。
川端康成描述爱情,每个人都是悲伤的样子,现实的无奈和理想的美好之间的差距,让所有人面目可憎,然而描述死亡,则看透了死亡面前佛的一视同仁,活着本身就是在孕育死亡,川端康成悲伤的诉说着人的徒劳。
不论受到多大的误解,死也不成为她辩解的理由。因为死是拒绝一切理解的。
●●●
其实说来,这篇文章我更是像个搬运工。伟大的作家川端康成,他的作品、他的写作风格、他的精神探究以及他的生平早就被无数文学圈的专业人士去剖开了定了稿,想要了解川端康成只需要百度一下。然而放弃这篇稿子我又着实不甘心,因为实在很想记录下读到这位大师名作时的感受。
关于川端康成的爱情和生死我并不想去说些什么,我们没有办法责怪一个内心极度敏感脆弱的人的愁苦和悲伤。哪怕所有人都不能理解他的自杀,但是我接受他为自己选择的落幕方式,死亡不需要任何理解。死亡可以是一切的开始,而不是终结。所以五十年后,全世界的人都仍然在看他的故事。
一个人如果死得快乐,如果认为死是一种恒久的解脱。世人就不应为他叹息,因为快乐的死亡总好比灵魂里面最深层次的疼痛。
相比这个作家更深层次的精神,我更喜欢他作品中描述的“美”。在我来到世上尚短的岁月里,从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方找到过比川端康成更“美”的生命和作品。哀婉的,凄凉的,又洁净的,纯粹的!
有必要说的是,作为一个对自己的作品十分严苛的作家,川端康成作品中的词句都是经过无数次打磨的成果,干净简练几乎没有累赘,读作家的作品就像看一副意蕴悠长的古画,寥寥数语,已然勾勒完整,神形俱佳,这是他描绘的美给读者以享受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看向远方,突然发现一棵树黄了叶子,记得几日前望过去还是一片碧绿。在南地两年,一直以为南地的树都是常青的,虽少了几分多样的秋意,但也少了一些萧瑟的悲凉,如今再看这棵春日黄了枝叶的树,竟是发现多了许多的生趣和欣喜。
冬去春来,万物轮回,这时雨已经停了,夕阳在一日的最后一刻坚持着露出了半边侧脸,余晖映在窗上。我又惊喜的发现前几日刚刚移栽的多肉抽了小小的绿芽,想来生命的意义大概就在于孕育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