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丈夫刚和我定了这门婚事,第二个月他就接到“补员”的通知,就是顶替他父亲去搬运公司工作。在那个年代,父亲如果退休了,他的儿女就可以顶上去上班,成为国家正式工人。还有在那个月里,大队村委会还批给丈夫家一块土地,就是我们后来盖房子的那块土地。他父母很高兴说,我有旺夫相,给他们家里带来好运气。
第一次约会,丈夫带我去看电影。我们提前几个钟头就去,时间还没到,丈夫先带我到泉州市工人文化宫那边走走,里面有个叫“佰源清池”,挺漂亮的,也很热闹。
我们一路散步聊天,走着走着,就看到一块大石头,我们就停下来休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谈恋爱,有点害羞,不敢靠近他。他坐石头的一边,我坐另一边。他就说坐过来一点!我才挪过去。到现在,我们有时候经过那个地方,丈夫还会故意开玩笑,突然叫一声:“坐过来一点!”我就会想到,当初那些甜蜜的时光。然后,我也会跟着喊一句:“旧地重游!”
有一次,我们带着那两个孙女、孙子到泉州工人文化宫玩,又去了“百源清池”那里玩。当我们走到曾经有那大石头的地方,我就问丈夫:“你还记得这个地方吗?”他就说:“记得,怎么会不记得呢。”
那是我们的第一次,一辈子都会记得。当我回想到那个时光,也觉得好笑又幸福。
现在叫“顺济桥”的那个地方,有个叫“桥尾口”的码头。以前,我丈夫的父亲那一代人,有很多穷人,他们都会到那个码头,去当搬运工人。当年,这批补员的人员,都是以前那些穷人的后代。而有钱人的后代,变成没办法去补员当正式工人。
丈夫䃼员后,就到泉州岭头山的面粉厂里面工作,也是当搬运工人。记得那时候,他每个周日都会买电影票,请我看电影。那时,我在生产队劳动,如果不出工要去盖签。
当时,各个生产队队址门口的墙上,都会挂个黑板牌子,每个社员都要准备一个竹签挂在黑板上。队长需要安排社员出工,例如,下午安排这几个人种菜,那几个人给菜浇水。如果有人不能出工,就要提前向队长请假。每次我去向队长请假,他都会跟我开玩笑,说:“你男朋友又要来请你去看电影,逛街玩啦?” 每次,我都会对他笑笑,有点不好意思,但其实心里很欢喜。
当时,和我在一起刺绣的姐妹们,会一边做刺绣活,一边聊天。我就经常听她们讲,她们和自己的男朋友去看电影,逛街的情形。有个姐妹的男朋友会带她到饭店里,点很多好吃的东西给她吃,还会带她逛街,买很多东西作为礼品送给她。
我丈夫虽然经常带我去看电影,但他从来没有带我进饭店吃东西,也没有买礼物送给我。有一次我就故意带他去百汇商店里面,我选了一块天蓝色的“的确良”布,要给他做一件衬衫,他都舍不得买,也叫我不要买。后来,我就自己出钱,把那块布买下来,叫他带回家去做一件衬衫穿。
他每次到我家,都是穿一件白色的“的确良”衬衫,一件叫“北京蓝”的裤子,一双拖鞋。那时,我们计划三四个月后举行定婚,我想,到那天定婚的好日子,看他会不会换一套新衣服和鞋子!
定婚那天,他带了三个人,其中一个是他结拜兄弟的哥哥,在村里当大队长。另一个是我儿子现在的干爹,当时他是生产队的小队长。还有一个是丈夫的结拜兄弟,小我丈夫两岁,他们三个穿的都是新衣服。只有我丈夫,还是穿那套旧的衣服。
当时,我家来了很多亲戚朋友,他们都认错人,把我丈夫的一个结拜兄弟,看做是我丈夫了。当时我心里想,为什么不把我送给他的那块布,拿去做一件新衣穿呢?
后来,我把他来定婚的那包布打开,才发现那块布也在其中。我数了一下,总共才十块布。我马上把我自己买的布,拿三十块布加在一起,才算四十块布。因为等一下我那些姑姑,婶婶,还有我的好姐妹们,都会来看布。
在那个年代,村里的人和这些亲戚朋友,姑姑婶婶,好姐妹们来看,谁家嫁女儿,男方送多少布匹?和送多少聘礼?他们都会评论。
那天,我悄悄找了个机会,问我丈夫:“你这几个月也有发工资,怎么不去做一套新衣服来这天穿?”他说,他每个月发工资,都交给父母,只有留一点做零花钱。我才知道,他每次带我去看电影都没买礼物的原因。
到结婚那天,他穿的那套新郎官的衣服,也是我用我自己的钱,给他买的布,又是我亲自为他量身制作的。
结婚后,我用那满满两箱布,亲自给公公婆婆,还有小叔子,小姑子做衣服。再后来,我又用那些布给女儿,儿子做小时候的衣服。
到现在我箱子里面,还有十几块布。
现在没人用布自己做衣服了,我女儿说,把那些布当古董收藏起来做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