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造成了孩子的心理创伤?

现在每一天都吃喝不愁,可是到底是什么让孩子有了那么大的负面情绪?抑郁症本身来源于负面情绪,来源于心理的创伤,到底创伤是谁给了他呢?是你把你孩子的心里种满了创伤的种子,是你没有在每一个细节里面去关注他的情绪。

中国有句老话叫“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别人无心之语,可能会让你“对号入座”;而你的无心之语,也有可能会让别人曲解而受伤。这是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人际关系状态,也是许多心理创伤形成的根源。

损伤程度取决于“听者”的心理状态:如果“听者”心理状态较为稳定,能分辨“说者”的本意,结果可能是关系变远,无法深交;如果“听者”的心理状态相对脆弱,执着于自身的感受,就会遭受心理创伤而导致关系破裂,甚至终生难以愈合。


家庭是孩子的成长环境,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家长的言行举止既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范本,也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所在,更是帮助孩子建构健康心理状态的基础。家长自认为“我都是为了你好”的言语和行为,在孩子听来或者看来,却很可能理解为其他的含义而受伤。

因此,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减少亲子关系中出现的指责、打击、伤害性语言。

家长对孩子的指责性语言是导致孩子出现心理创伤的首要因素。对于孩子来说,“犯错误”是常态,而孩子也正是在不断的错误修正中实现学习和成长。但是,大部分家长却常常把“不听话”挂在嘴边,并因此而对孩子横加指责,希望借由控制孩子的行为和状态强化家长的权威性。

这样做会出现两种后果:

一部分孩子相对而言软弱,成功被家长控制而成为“听话的孩子”。他们把痛苦和创伤压在心底,成为家长眼中的“优秀者”。但是,这些并不会随着他们的成年而消退,反而会不断扩大和强化,最终导致成年后的他们因某些事件的触发而出现各类心理问题。

另一部分孩子个性较为强悍,不甘心被家长控制而成为“叛逆的孩子”。他们试图用自己的方式与家长对抗,对抗不成功则会与家长发生各种冲突。如果家长依然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就会导致孩子与家长发生激烈冲突而发生厌学、网瘾等行为问题以及抑郁、焦虑等严重心理问题。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具有独立的思想、人格及心理需求。因此,家长在与孩子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并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模式,让孩子拥有独立又具担当的生活状态。

事实上你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跟我们身边所有的人都要有一份照顾对方情绪的能力,你有没有照顾他情绪的能力?今天当我们看到孩子心理的创伤,你以为是一下形成的吗是一个事件形成的吗,不是,是你无数次在每一个小的事情里面,你没有关注到他的需要,你没有关注到他心里想要的,你没有关注到他的情绪,所以孩子因为多次的心理创伤而让他积累成了压抑乃至于最后的负向情绪,最后到了抑郁症,从轻度抑郁症、重度抑郁症、重度抑郁症甚至到双向精分,为什么都觉察不到孩子心里在受苦?

如果你现在开始觉察孩子心里的受苦了,那么你知道这一切孩子今天生病是你造成的,是你错了,这个时候孩子就已经开始走向了好转,他已经开始慢慢的会走向康复,最终能陪伴孩子走向康复的是母亲心的变化,是你开始说我错了,我为我过往生命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承认我错了,从此时此刻孩子会慢慢的变好,相信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