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一种相遇,在某个最百无聊赖或者最不知所措的时候,因为一些机缘遇到某个人,朝朝幕幕的相处中,潜移默化的融入了对方的世界,只是片刻却像永远,短暂相伴也能交心,即便曲终人散,还是可以沿着自己的轨道,踏踏实实走接下来的路,在各安天涯的另一块地方继续惺惺相惜,这大概就是知己吧。
Eleanor和Reggie就是这样一对知己,相遇在曼哈顿上西区的街头,以保姆和被保护的孩童身份,为了争取步行的权利,Reggie义正严辞的让新保姆碰了个软钉子,也才20出头的Eleanor以对等的心态接受了Reggie的选择。很难说两人亲近的契机在哪里,于Eleanor大概开始于Reggie的大提琴曲,于Reggie也许开始于Eleanor平等相待的握手致意,也或许是两个人同样具备追寻美与善的灵性,即便物质财富差异巨大。接下来的看护工作异常顺利,音乐少女和天才儿童的关系也在朝夕相处中渐入佳境,在中央公园的林荫道上讨论音乐,在高贵冰激凌店里聊聊家常,在空置的泳池中介绍他们身处其中的19世纪豪宅,在饭桌旁八卦厨房女仆的心态,无论怎样的平凡的话题都能让Reggie展开一段历史、音乐、建筑甚至是社会学知识普及,超越年龄的渊博,和拒绝融入同龄人群而逃离夏令营的Reggie勾起了Eleanor的疑惑和好奇。
如果以夏令营事件为分界,之前是Reggie的静态展示,Eleanor被动了解,之后则是两人真正交流的开始,无论是一起看电视吃爆米花,在草坪上带着两个孩子晒太阳,和Reggie一起坐地铁吃中餐,还是劝Reggie和同龄人玩篮球,Eleanor在陪伴中渐渐融入了Reggie的生活和喜好,也用肯定和赞赏慢慢把Reggie从诗歌、数理、乐器的高阁中逐渐拉向烟火人间,仿佛把上西区的艺术气质种进骨子里的Reggie也在这种相伴中渐渐瓦解高贵的戒备,向Eleanor敞开心扉,回避Eleanor与前男友吵架又为安慰她做了美味炒面,和Eleanor一起散步吐露早慧带来的烦恼、富有却疏离的母亲和素未谋面的父亲,主动要求陪伴Eleanor回家乡探亲、认真听她倾诉过往,却在Eleanor哽咽时主动而贴心的轻道晚安。
在正好的年纪遇到一个恰好的人经历一段岁月静好,然而一切美好逃不过短暂,Eleanor决定重新寻回自我,Reggie只得依依惜别,在悠悠晨光里,这个略带忧郁的天才小绅士温柔的倾诉衷肠,无关风月,像是和久未谋面的老友重逢又离别,也像子期伯牙的机缘巧合。在他相对短暂的人生中刚刚经历了一场美丽的相遇,又要面对终究会到来的分别,此后山长水远、相见无期,可是有关音乐的约定不能忘却,也许经年之后落花时节还能再逢君;又或者在音符间从未远离。
这是一部不好拍的文艺片,要舒缓的恰到好处,又要得体的情愫体现,少了显得假,多了又有悖逆伦理的危险,一部讲忘年交的文艺片很容易就变成伦理片。然而本片并未下任何判断或者倾向性的引导,采用了开放式的结局,画龙点睛一样的留白,全部故事发生在纽约曼哈顿,一个时尚、繁华、喧嚣之地,我从未想过这座城市也可以如此纯真而诗意,不知能不能也做一回纽约客,在亦晴亦雨的清晨,在中央公园的林荫道上,偶遇一个人生的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