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扔在开头:这本书内容五星,一星扣在,作者高估了中国读者阅读时的思考能力。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看到豆瓣评分不错,加入收藏夹。
等我时隔两个月,趁着优惠,从收藏夹买到手,读完之后,才发现评分降了很多。
(究其原因,大概是愿意思考的人,都会第一时间购入好书,等好评如潮,很多读胜过阅的人来买,心里有落差,评分也就落下了。)
意料之中,却依旧失落
中国大部分的读者,被网络惯的有点娇贵。对于信息的处理上限,大概也就只有140个字。
超过140个字,就得配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几个有点暴露的小图片,才能不断集中注意力,促使人读下去。
阅读的碎片化、信息的爆炸化与受众接受信心能力衰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综上,这本书的意义,远不止幽默、好玩那么简单。
正如我短评中说的那样,读完这本书,至少可以有两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第一,性格才是不治之症,而社会这个塑造我们性格的罪魁祸首,究竟该拿它怎么办才好。
第二,医者都在生病,那我们该怎么办。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其他小问题可以思考:病态的思维没有负效果,真的是病态吗?等等。
而大致浏览了评价,大概也都是:好笑,也没那么好笑,幽默,从头读到尾。
而幽默,本就不该是一本书的标签,私以为,书写完不是为了取悦人,而是为了警醒人。
而很多人,缺乏思考的能力,真的很让人难过。
之前,在某新闻软件,看到一篇好书推荐,看到有人评价《嫌疑犯X的献身》,是一本写为了喜欢的人杀人的小说。
写下如下评论:
很多中国人读书的品味还处于小学一二年级,那种看个热闹,不用动脑子的阶段。《嫌疑犯X的献身》竟然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为了喜欢的人杀人。其手法背后,所折射的人性的勇敢与懦弱、社会问题都熟视无睹。也难怪,会有人钟情于“厕所化”的网络文学了。
总觉得,日本作家、台湾导演,是高估中国人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两拨人,而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更应该慎重的对待他们的作品。
以上,最近友善度爆棚,饼画的有点大,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