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站杀人嫌疑犯,怎追逃?

5天过去了,5.27静淑苑公交车站杀人案嫌疑犯仍在逃。诡异的是,公交车站,嫌疑人为什么事先带刀?以及在28日发布的A级通缉令后,在视频监控密布的北京,居然没抓着。Ta现在能躲在哪里?

想进一步了解信息源,上公安部的主页,找了半天,用google也找不到通缉令发布的入口。只在人民公安报社主办的中国警察网上,有零星的信息。再往深看,零星的通缉令里,输入该案的关键词,链接到某一年的某一事里,每个案例都有值得深思的地方。

我有个小小的习惯,电视节目很少看,极少看的一些节目中,今日说法是一个。分析每个案件背后的逻辑,以情境带入的思考模式,想想自己若处在被害者的处境,该怎样应对以及今后自己若遭遇类似情况怎样去防备。

站在逃犯的角度,怎样生存下来并不被发现。这中间,公共管理若能加强一些重要不紧迫的事务的管理,以挤压逃犯逃亡的空间与机会。

1、身份证的套用、伪造。身份证是个人与社会互动的唯一标识,没了身份证的成年人,若想移出本乡,几乎是不可能生存的,住宿几乎不可能、开银行卡也不得。只剩下打零工一条路,还得那种支付现金的零工、垃圾回收等。

2、DNA信息的录入,是公安部门追逃的杀手锏。一般而言,逃久了、换个壳,以新身份稳定下来后,只要Ta再犯哪怕芝麻小事,比如打架斗殴等,被公安机关采集到DNA信息,以比对,就显影了。换皮,换不了“心”。

3、视频监控的断点追踪,若能联网并智能识别人脸,将减少警察的诸多重复性劳动。构建在案发时及其后一段时间内的行走路线,有了识别,则逃到哪里去,一目了然。这需要视频清晰度的提升与公共部门、事业单位、企事业的各类视频的联网化。

针对此案,个人能防备的是,要重点防捅刺。相对地,被砍是不太会中要害的。第二位死者,则被捅后,就不要自己去追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又一年的家长座谈会开始了,每次去都会对孩子的了解更进一步,孩子这次的期末考试成绩不太理想,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不光对...
    伤心女人_06b2阅读 275评论 0 0
  • YYText 简单介绍 YYText 是YYKit中的一个富文本显示,编辑组件,拥有YYLabel,YYText...
    乔克_叔叔阅读 6,050评论 8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