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说:“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这是我的基本人生观点。”
开始,我并太理解这句话。人通过劳动而活得充实,这个没错,但为什么要在劳动前,加一个“沉重”呢?
泰格·伍兹正在挥杆,这时候比赛现场,突然有人大声喧哗,伍兹硬是把做到一半的动作生生停住,然后调整姿态,重新开始。
在普通观众眼里,这一举动毫无波澜,但在职业选手眼里“无不惊骇”!
当我们把一件事熟练以后,这件事就会进入“自动化”。越熟练,这种自动化程度就越高。
选手在挥杆的中途停下,几乎不可能,因为这件事已经被“自动化”,而进入了人的“舒适区”。
人的学习,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真正的职业高手,绝对不允许自己“自动化”。因为他们没有舒适区!
他们只要发现自己对一项技能已经掌握,就会立刻进入下一个更难的项目,这就有效地避免了“自动化”的产生。
但脱离“舒适区”进入“学习区”,需要强大的意志力,甚至是一种痛苦。
高手只在“学习区”训练,他们只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路遥在“劳动”之前,要加一个“沉重”了!
因为劳动,可能是在舒适区;但沉重的劳动,一定是在学习区。
路遥本可躺在《人生》的功劳簿上,继续在舒适区写作,但他没有。他选择了痛苦的创作,去写那本当时对他无比艰难,甚至会失败的《平凡的世界》。
在舒适区做事,叫生活;在学习区做事,叫奋斗。
真正地学习是在“学习区”学习;持续地进步,是持续地在“学习区”做事。
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他们一天不进步就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