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一个婚龄尚浅的伙伴向我倾诉围城内的烦恼,最后她心有不甘的扔下这个问题。下班的一路,我还是简单整理了一下我自己的想法,写在这里,算是回答她,也是再一次梳理自己。
所谓婚姻是修行,经营不易,但值得边走边悟。
首先,我以为夫妻之间的“空间”是一个必然的存在,不是一方给另一方的。
如果非要那么说,我觉得也应该改成这样:夫妻之间需要侵占对方空间吗?
你看,这个问题一下就好回答了,要不要侵占?当然是不要。
因为侵占的结果几乎是可以预料的,任何一个被侵占的人都会竭力反抗,关于这个别问对方,只问自己就知道答案。
不如这样想,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只要是独立的个体,就一定存在“你的”和“我的”。
当然家庭成员间的绝对独立性范围可以缩小,但不等同于没有。
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试着以对方的意愿为界限,我们要做的不是强行侵占,而是开放式接纳,让对方自愿敞开心扉,尽可能少保留私密空间。
要明白,这个过程,对方自愿是重点。
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也正是因为自己做起来很难,大多数人就都一厢情愿要求对方无条件敞开,不论何时何地都要贡献出自己的私人空间,这是极其不合理的。
这就好像说如何能让蚂蚁按照既定路线排队行走,谁都知道沿途散上蜂蜜一定比到处堵截效果更好。
对这样的类比就不会有人反对,可是遇到同理的问题,却无一例外容易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困境。
其次,另有一个关键点,是信任。
没人愿意向不信任的人随便暴露自己的私密空间,这个很容易以我们自己的心理来解释。人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至少要在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安全感以后,才能因信任而敞开自己的心扉。
如果对方对你多说了一点,得到的结果就是你的大发雷霆疑神疑鬼,长此以往,被保护起来的个人空间就会越来越大,对应的后果又循环到你更加疑神疑鬼,更加想要窥探对方的空间。
这也像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相处,孩子会在父母的长期表现中寻找安全点,当他感觉自己的某些行为可能导致父母的责备和不满,他最先调整的很可能不是避免犯错,而是想方设法瞒天过海。
还有,人与人的相处模式一定不是单方面由一个人决定。
物理学上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人与人的关系模式中,“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
一方发出信息,一定会被另一方有意识或无意识捕捉到,继而会以相对应的方式反射回来。
做为一天天一年年密切相关的夫妻,这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能会被日常的鸡毛蒜皮覆盖,于是表现出来的现象已经不具有可参考性,不是自古就有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说法吗?
一旦在家庭中有意识强调“空间”,那相处的双方就都该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了。
正常来讲,这是一个不必刻意强调的问题。人的自我保护从心理学上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地理界限、身体界限、心理界限。
从字面理解就能明白大概意思,这是正常的,哪怕我们是至亲至爱,上面的三种界限都依然存在,别试图强行打破,别什么都上纲上线讲原则,维护好彼此的界限也是经营家庭的法宝。
所以,空间就在那里,与你“给”还是“不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