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陈锦鸿《我和儿子的每一步》









    陈锦鸿,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电视及电影艺员。太太杜雯恵,DJ兼歌手。所以,我真不愿意陈锦鸿的书《我和儿子的每一步》是写“关于教养自闭症孩子常见的50个问题”的。

可这是事实。久未在荧幕上看见陈锦鸿了,他参演过的《创世纪》、《雪山飞狐》等剧集都尘封于记忆中了。某年看新闻,才知道陈锦鸿和杜雯惠的儿子得了自闭症,但在他们夫妇的努力下,孩子学习成绩很好。那时我对自闭症了解不多,甚至以为陈锦鸿已经帮儿子战胜了它。

手上这本《我和儿子的每一步》已经是2019年第7次印刷的版本了。在书里,我们见不到陈锦鸿回忆自己的演艺生涯,亦见不到他的埋怨和诉苦,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回答五十个关于自闭症孩子的五十个问题。

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自闭症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基本不可逆、需要终身被人照顾……那么,陈锦鸿的书,有意义吗?尤其我看到个别家长写自媒体时的各种抱怨和绝望。

“日复日,年复年,他便会掌握说话模式,以及乐于说话,之后我和他一起背《三字经》、《千字文》、《九恩歌》,他都能应付得来。”(P22)

“这样经过了三年多的努力,他基本上掌握了文字,现在已经能读能写,在小学的第一次考试还考了全班第一,全级第二。”(P22)

教导孩子必备五大要素:爱、耐心、正面思想、自我控制、智慧。“我做得不够好,他便没有反应。我一躲懒,他便退步。”(P23-25)

自闭症天使注定是与众不同的。家长们如果一味强迫孩子从周,效果必适得其反。反法如果不对又加上沒有耐心和智慧,肯定会觉得沮丧和绝望。热刺球星孙兴慜曾谈过自己苦练足球的感受,就是如此励志的故事,依然会有人觉得,孙是天才,我们可做不到!意思是我平庸我就该更懒。

陈锦鸿也不是天生的伟大父亲。在儿子还未确诊之前,也因为儿子的“怪异”行为而打他,并且打他打得很重。后来才知道,说“今天不能游,明天才去吧。”他的儿子一个音也听不进去。要说“没有太阳伯伯,太冻了,所以今天不能去游泳。”才能和儿子沟通。

哪怕简单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陈锦鸿觉得起码也要多说十年,寄望能成为儿子的人生座右铭,“让他每做一件事,都想想别人。能够爱惜别人,当然能够爱惜自己。”(P88)

“我太太亲自制作了两本看图片学自理的“书”,一本是爸爸做模特儿,一本是妈妈做模特儿。我们将日常生活上的状况拍下来,如洗面、梳头、看电视、穿鞋……他看得多记下了,大家便有了相同的基础。”(P72)

“为什么我要用那么长的时间去令他明白【船】呢?因为当他长大后,他会时常接触到船,将来我不在他乎身边,他坐船也不会紧张,对他来说,这个克服恐惧、培养自信心的过程是很重要的。”(P69-70)

“我是一个演员、我以演员的角度,观察我的儿子;我以训练演员的方法去教导他,改善他的自闭症,然后各自饰演好自己的角色——爸爸与儿子。”(P141)

“我有一个终极目标,就是要他健康快乐成长,长大后能自理,喜欢工作。”(P142)

陈锦鸿自己很清楚,自闭症孩子需要长期照顾,需要社会力量去关爱。可是我搜索了关于陈锦鸿的网页,大部分自媒体都从《我和儿子的每一步》里断章取义,仿佛陈锦鸿的儿子考了一次全班第一就是“胜利”了。这太可怕了,要知道《我和儿子的每一步》初版日期是2014年,时间又已经过去了八年,可不可以不要轻易误导?

自闭症不是个小群体,今天刷新闻,又读到相关的消息,转摘一段网友评论:“这轩轩不是会弹钢琴能下楼买菜那个轩轩,那个会简单与人交流。但这个孩子我有次也刷抖音好像看到过,就是不会与人沟通,他睡午觉好像起来光着脚就往门外跑说去找爸爸还是,反正全程好像没说话,是他妈妈一直在旁边说。追出门你去哪?他没出声,他妈妈又说你是不是要去找爸爸,他点头,他妈又说你光脚出门啊?他又折回家穿袜子鞋。”

“没有父母的保护,他们就像初生的孩子一样脆弱,希望他下辈子能当个普通的孩子。父母肯定很心痛,所以不要说什么故意遗弃之类的话,把一个自闭症孩子养到12岁期间付出了多少不是常人能想象的。”

陈锦鸿和杜雯恵放下“公众人物”的负担,勇敢面对现实,用爱用智慧陪伴儿子成长,他们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是值得大家孩子的,在为自家孩子花费巨资报读各种特殊学校的时候,不妨花点心思,读读这本《我和儿子的每一步》。

父母才是孩子心灵的港湾。

陈锦鸿《我和儿子的每一步 关于教养自闭症孩子常见的50个问题》

文字整理及协力:叉烧妈妈 蔡咏文

世界出版社 2014年7月初版

2019年7月第7次印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