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清华撞了一下腰

清华大学给莹莹发来录取通知时,也在我们城市轰动一时。莹莹考上的是清华大学的王牌专业,工程力学。虽然莹莹从小到大都是年级的佼佼者,考上清华大学也算意料之中,但是谁又有万无一失的运气保证呢?更何况顶级大学的顶级专业当年在我们东北也不是每一年都有招生名额,几乎没有往年录取分数可以参考,各个重点高中的尖子生为了稳妥起见,也是顾虑重重。莹莹铤而走险取得成功,真是莫大的运气,更何况莹莹是复读,上年报的也是清华,以一分之差没有考上,被第二志愿,我们本省最好的大学(其实也是全国前十名的大学)录取,但是莹莹不甘心,非清华不读,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复读一年,终于如愿以偿。这件事也成为当时在高中老师和家长学生圈里的励志故事广为流传。

莹莹出身高知家庭,父亲是本地大专学校的校长,母亲是市医院的主任,都是恢复高考后凭借真才实学考上大学的知识分子。所以莹莹从小就非常聪明,性格也温柔可爱,一直是老师心头的宠儿,男同学眼里的女神。莹莹无论是小学升初中,还是初中升高中,都是全市第一名,这期间更是各种奥林匹克竞赛获奖无数,一路顺风顺水。二十岁之前的莹莹,人生最大的挫折大概只有第一年高考以一分之差与清华失之交臂,但是在第二年又扬眉吐气,夺魁清华王牌专业,上一年落榜的遗憾也只是成为旁人眼中好事多磨的小插曲而已。

当年好多孩子上了大学之后,就开启四年的“疯玩”或者“度假”模式,和“炼狱”般的高中相比,大学的课程并不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就能轻松搞定,所以大部分莹莹的同龄人都热衷社交,尤其是寒暑假回到老家,各种聚会一场接一场,恨不得把幼儿园的同学都苦思冥想找出来聚会一番。可是莹莹上了大学之后,就很少出现在同学聚会中。像这种“天之骄子”们的动向自然是很多人关注,尤其是老师们,作为他们的骄傲,老师们都非常希望继续和优秀的学生保持联系,把他们的情况作为鼓励后来学生的动力,也是对自己辛苦工作的慰藉。所以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关心“消失”了的莹莹。同学里在北京读书的或是同在清华上学的都说和莹莹几乎没什么联系,似乎莹莹非常忙碌,学习压力很大无暇社交——这也很合理,大家都理解顶级学校的顶级专业,拼命学习也应该是正常。另一个考上清华,学习文学专业的同学说,莹莹的院系大部分是各个省市“天才少年班”或者是全国奥赛冠军保送的十五六岁的小孩儿,从小就智商超群见多识广,咱们东北这边靠勤奋努力考去的普通聪明学生和他们一起竞争压力非常大。

大学四年很快就过去了,有些孩子成绩好被保送或者考上了硕士研究生,有些孩子擅长社会活动本科毕业就直接找到满意的工作就业,还有不少考上了公务员,或者毕业就结婚过上了稳定的小日子。我们这东北小城,虽然教学质量很一般,但是也是竭尽所能的重视教育,每年孩子们的毕业去向和高考成绩一样备受瞩目。所以“父老乡亲们”在为有了好去处的孩子们高兴的同时,也关注着莹莹,这个让大家每每提起都觉得与有荣焉的姑娘。

我们这小城市的一个好处就是大家互相之间几乎都认识,在祖祖辈辈编织的社会网络中,只要有心去找,大家都能找到远亲近邻或是老邻居老同事的关系,所以大家知道莹莹的工作去向,也都是“据莹莹姑姑说”。莹莹毕业一年之后,在系里老师开的公司里工作,“虽然收入一般,但是不怎么累”。后来又有一些“以讹传讹”的说法,好像是莹莹没有拿到“学位证”,因为莹莹的家人对此也是讳莫如深,所以也少有人不知趣的到处打听,只是茶余饭后偶然说起时,幽幽的遗憾叹息几声。如果不是两年后莹莹的爸爸被纪委拘捕,可能大家都逐渐淡忘这个当年辉煌一时的女孩。

莹莹爸爸作为校长,因贪污罪名被纪委拘捕,简直是我们小城爆炸性的新闻,尤其是传说是莹莹闹着要在北京结婚买房,但是一贯清廉的父母拿不出在北京购房巨额的数目,又必须满足女儿,才不得已铤而走险贪污了学校修建校园的装修费用。关于莹莹的传说霎时间又细细密密的丰富起来,似乎每个人都仿佛当事人一般说起一段莹莹的故事。据说莹莹大学四年学习十分艰辛,成绩非常不好,毕业时没有拿到学位证所以找不到正式工作,一年多才找关系托人在老师开的私人公司里找到一份“还没有达到纳税线”的工资的工作。大学成绩和毕业就业漫长的打击,让莹莹早就不是当年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骄傲少女,工作之后她也不再追求事业,而是着急找对象结婚,由于条件所限,在北京的相亲市场也只找到个样貌还不错,但是家境十分贫寒,学历和工作也普通的男孩。只是令人惊讶的是,莹莹十分满意,认识没多久,就强烈要求家里给她买房结婚。因为莹莹婆家不仅拿不出一分钱,还为供儿子上学欠下许多债务,所以莹莹家承受了两个孩子成家全部的压力。北京的高额房价,莹莹的贫寒婆家,莹莹迫切的买房结婚的要求,让莹莹的爸爸丧失了恪守一生的清廉道德准则,落入恢恢法网。

莹莹再次在老家出现,是在她爸爸的葬礼上。头发花白,身形佝偻,一只手拖着一个孩子。

清华大学给莹莹发来录取通知时,也在我们城市轰动一时。莹莹考上的是清华大学的王牌专业,工程力学。虽然莹莹从小到大都是年级的佼佼者,考上清华大学也算意料之中,但是谁又有万无一失的运气保证呢?更何况顶级大学的顶级专业当年在我们东北也不是每一年都有招生名额,几乎没有往年录取分数可以参考,各个重点高中的尖子生为了稳妥起见,也是顾虑重重。莹莹铤而走险取得成功,真是莫大的运气,更何况莹莹是复读,上年报的也是清华,以一分之差没有考上,被第二志愿,我们本省最好的大学(其实也是全国前十名的大学)录取,但是莹莹不甘心,非清华不读,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复读一年,终于如愿以偿。这件事也成为当时在高中老师和家长学生圈里的励志故事广为流传。

莹莹出身高知家庭,父亲是本地大专学校的校长,母亲是市医院的主任,都是恢复高考后凭借真才实学考上大学的知识分子。所以莹莹从小就非常聪明,性格也温柔可爱,一直是老师心头的宠儿,男同学眼里的女神。莹莹无论是小学升初中,还是初中升高中,都是全市第一名,这期间更是各种奥林匹克竞赛获奖无数,一路顺风顺水。二十岁之前的莹莹,人生最大的挫折大概只有第一年高考以一分之差与清华失之交臂,但是在第二年又扬眉吐气,夺魁清华王牌专业,上一年落榜的遗憾也只是成为旁人眼中好事多磨的小插曲而已。

当年好多孩子上了大学之后,就开启四年的“疯玩”或者“度假”模式,和“炼狱”般的高中相比,大学的课程并不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就能轻松搞定,所以大部分莹莹的同龄人都热衷社交,尤其是寒暑假回到老家,各种聚会一场接一场,恨不得把幼儿园的同学都苦思冥想找出来聚会一番。可是莹莹上了大学之后,就很少出现在同学聚会中。像这种“天之骄子”们的动向自然是很多人关注,尤其是老师们,作为他们的骄傲,老师们都非常希望继续和优秀的学生保持联系,把他们的情况作为鼓励后来学生的动力,也是对自己辛苦工作的慰藉。所以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关心“消失”了的莹莹。同学里在北京读书的或是同在清华上学的都说和莹莹几乎没什么联系,似乎莹莹非常忙碌,学习压力很大无暇社交——这也很合理,大家都理解顶级学校的顶级专业,拼命学习也应该是正常。另一个考上清华,学习文学专业的同学说,莹莹的院系大部分是各个省市“天才少年班”或者是全国奥赛冠军保送的十五六岁的小孩儿,从小就智商超群见多识广,咱们东北这边靠勤奋努力考去的普通聪明学生和他们一起竞争压力非常大。

大学四年很快就过去了,有些孩子成绩好被保送或者考上了硕士研究生,有些孩子擅长社会活动本科毕业就直接找到满意的工作就业,还有不少考上了公务员,或者毕业就结婚过上了稳定的小日子。我们这东北小城,虽然教学质量很一般,但是也是竭尽所能的重视教育,每年孩子们的毕业去向和高考成绩一样备受瞩目。所以“父老乡亲们”在为有了好去处的孩子们高兴的同时,也关注着莹莹,这个让大家每每提起都觉得与有荣焉的姑娘。

我们这小城市的一个好处就是大家互相之间几乎都认识,在祖祖辈辈编织的社会网络中,只要有心去找,大家都能找到远亲近邻或是老邻居老同事的关系,所以大家知道莹莹的工作去向,也都是“据莹莹姑姑说”。莹莹毕业一年之后,在系里老师开的公司里工作,“虽然收入一般,但是不怎么累”。后来又有一些“以讹传讹”的说法,好像是莹莹没有拿到“学位证”,因为莹莹的家人对此也是讳莫如深,所以也少有人不知趣的到处打听,只是茶余饭后偶然说起时,幽幽的遗憾叹息几声。如果不是两年后莹莹的爸爸被纪委拘捕,可能大家都逐渐淡忘这个当年辉煌一时的女孩。

莹莹爸爸作为校长,因贪污罪名被纪委拘捕,简直是我们小城爆炸性的新闻,尤其是传说是莹莹闹着要在北京结婚买房,但是一贯清廉的父母拿不出在北京购房巨额的数目,又必须满足女儿,才不得已铤而走险贪污了学校修建校园的装修费用。关于莹莹的传说霎时间又细细密密的丰富起来,似乎每个人都仿佛当事人一般说起一段莹莹的故事。据说莹莹大学四年学习十分艰辛,成绩非常不好,毕业时没有拿到学位证所以找不到正式工作,一年多才找关系托人在老师开的私人公司里找到一份“还没有达到纳税线”的工资的工作。大学成绩和毕业就业漫长的打击,让莹莹早就不是当年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骄傲少女,工作之后她也不再追求事业,而是着急找对象结婚,由于条件所限,在北京的相亲市场也只找到个样貌还不错,但是家境十分贫寒,学历和工作也普通的男孩。只是令人惊讶的是,莹莹十分满意,认识没多久,就强烈要求家里给她买房结婚。因为莹莹婆家不仅拿不出一分钱,还为供儿子上学欠下许多债务,所以莹莹家承受了两个孩子成家全部的压力。北京的高额房价,莹莹的贫寒婆家,莹莹迫切的买房结婚的要求,让莹莹的爸爸丧失了恪守一生的清廉道德准则,落入恢恢法网。

莹莹再次在老家出现,是在她爸爸的葬礼上。头发花白,身形佝偻,一只手拖着一个孩子。

当年莹莹爸爸被判刑十年,除所有贪污款项全部返还外,还需缴纳罚款,所以当时莹莹全家也算是倾家荡产筹齐了钱。虽然莹莹原定的婚期在爸爸判刑日之后不久,但是莹莹一家已经悲伤到麻木,也亟需一些喜事冲散这巨大的悲痛,所以婚礼还是如期举行。只是世态炎凉,原本爸爸学校的同事还计划自发组团去莹莹远在南方的婆家参加婚礼,待到如今莹莹真正举行婚礼时,老家过来的只有莹莹父母家的几个近亲,婚礼也是潦草举行,大家佯装欢快罢了。

莹莹婚后的生活也是捉襟见肘,她和老公收入都不高,婆家原本就有债务,现在莹莹自己家也因为爸爸的罚款,欠债亲戚朋友。莹莹结婚没多久就怀孕生子,由于雇保姆负担太重,莹莹的妈妈就早早办了内退,来北京带孩子,这样妈妈的收入支持又少了一些,但是两权相害取其轻,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几年后,莹莹又生了第二个孩子,令亲戚朋友大为不解。在北京多一个孩子带来的经济压力是很大的,很多普通家庭都难以负担,本不富裕的莹莹连生两子让大家难以理解。但是莹莹觉得当年在爸爸入狱时,自己独自一人面对家庭巨大变故无助又孤独,如果能有个亲兄弟姐妹商量对策互相帮助是不是会更好一点呢!莹莹如今也不再骄傲,还学会了幽默“自黑”,她说自己养孩子十分省钱,买不起奶粉就母乳喂养到孩子可以吃饭,衣服玩具就捡朋友孩子的二手错错有余,上学就上公立,国家给什么教育咱就用什么教育,学习好不好,上什么样的大学对人生影响并没有那么大。现在二胎就捡老大的东西,按照养老大的模式来养就可以,只是她妈妈自己带两个孩子人手不够,那她就辞职在家养孩子好了,反正她的工资还没有保姆多,还不如不上了。就这样,莹莹和妈妈两个人养大了两个孩子,等到老二也上了学时,莹莹买了量二手车,做起网约车司机来赚钱补贴家用。光靠老公一人赚钱养一大家子还是不够用的,而且莹莹不上班,老公的态度就更不好了,她老公本来就情商不高脾气又不好。有一年莹莹带老公参加同学聚会,她老公说话不好听,差点被有点醉酒的男同学揍一顿,莹莹后来听说,这些男同学是为她抱不平,当年的女神怎么会下嫁给这样要啥没啥还不会做人的男人呢!只是莹莹早就没有了悲伤或是难堪的情绪,只是一笑了之,有时间倒不如多接几单网约车或者替妈妈看会孩子呢!

莹莹的爸爸在狱中表现良好,可以提前释放。莹莹家又重新迎来了希望。莹莹妈妈甚至计划,等爸爸出狱就让爸爸带孩子,她可以去私立医院找份工作,这样就可以多补贴女儿家一些了。

只是他们还没有盼来莹莹爸爸出狱,却先收到爸爸的病危通知——莹莹爸爸在监狱生病确诊癌症晚期。

莹莹爸爸原本是备受尊重的高洁的知识分子,学识渊博,为人幽默风趣,虽然身居高位,却一直正直廉洁,这样的人可杀不可辱,数年的牢狱生活让原本的大学校长备受耻辱的折磨,终于熬尽健康,还未到重获自由就与世长辞。

莹莹给爸爸送葬过后,把老家房产变卖,她们全家也彻底搬离东北,几乎彻底断了和过去的联系,偶尔有人听说到她的情况,只知道她对孩子很宽容,从不要求学习成绩,顺其自然就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