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念奶奶打骂我们爱的声音,我想念15岁前记忆中美好的画面。多少次夜深人静的时候,梦回故里,在熟悉得地方寻觅熟悉的味道。家,不管我们走得有多远多坚决,我们始终走不出记忆。我在这里,家就在那里,风筝飞了,可是线头还在…永远都在,奶奶,我 好想你!我想吃你做的香肠了…
记忆中幸福的味道,那必须是在15岁之前,每年和爷爷奶奶一起过年的时候。我爸爸兄弟姐妹一共5人,除了姑姑嫁出去不在家住外。在我15岁之前,爷爷奶奶以及爸爸的兄弟们都是住在一起的。全家老老少少一共22口人,全都住在爷爷家里。这确实是个很庞大的大家族。
因为家族庞大,所以每年过年就非常热闹。印象中,小时候的过年都是从农历12月1日开始的。从1号开始一直到大年30,整整一个月,整个家族的女人们就开始筹备过年了。
每到那时候,我们几个小朋友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奶奶房间去找吃的。奶奶房间里有个大柜子,里面总是装满了各种吃的,快过年的时候就更多了。每种吃的用大袋子装好,一袋袋的码好,跟小山式的。饼干,黑芝麻饼,白芝麻饼,白糖麻花都是我们的心头好。当然,还有她舍不得吃的那些叫得上名字的品牌小吃。孝感麻糖,武穴酥糖,黄石港饼等等,有些是别人送的,有些是自己准备的,都被她藏在房间阁楼上的一个米缸里。每次,我们贪嘴想吃了,就会上去拿。好几次被奶奶逮个现行,她常常抱怨说:你看你们几个这么贪吃,以后怎么办呦,要把自己吃穷的。“说着就要把我们赶走,但并不会太生气。然后下一次,我们在同样的地方还能继续找到吃的。那时候我们常常笑话奶奶太不会藏吃的了。
整个12月备年货的过程中有两件大工程是很耗体力的:一是做腊肉灌香肠,二是做油炸的年货。做腊肉灌香肠差不多是从12月中旬开始,那段时间家家都开始买肉买鱼收集猪小肠。这些清洗处理后的小肠肠衣要用来灌香肠。家里个个都是好手,只见我大婶手起刀落,一层如纸薄的肠衣就出来了。清洗后,洁白发光。然后我二婶就麻溜的将调好的肉一点点的塞进去,然后挤出一节后就扎个小结节。然后再串上挂钩将香肠晾晒起来。这时我奶奶就会拿根针给每节香肠穿几个小孔。神秘的说:“知道咱家为啥香肠好吃吧,就是这里面的功夫。“后来,我发现其实每家都是这么做的。
忙完了腊肉,在20号左右就要开始炸年货了。那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那时也刚好放寒假在家里。天天等着吃,舍不得出去玩。每每这时候,都是我二婶和我妈负责做,我大婶负责掌勺,我奶奶全程指导。油炸藕圆,萝卜圆子,肉圆子,还有藕夹。那个味道,别提多好吃,现在想起来都想流口水。常常是一锅刚出来就被哄抢一空了。
等到大年三十的时候,在客厅里摆上2个大桌子,大人坐一桌,小孩子坐一桌。我爸爸掌勺,奶奶统筹,到开饭时间,一盘盘菜从厨房里端出来。那时的我们那里知道这里面的辛苦,就只顾着吃喝玩乐。小朋友一般都是吃得快的,看完了我们就乖乖的坐在客厅里等着。等着大人们吃完后,把爷爷房间的电视搬出到客厅来,并在客厅里用柴火生起了火炉,全家围在火炉旁一起看春晚。
那是我记忆中最幸福的时刻,一边吃着萝卜圆子,一边吃着奶奶珍藏的各种小吃,耳边是电视里春晚节目的精彩声音,小孩子的打闹声,大人们聊天的声音还有麻将声全混在一起,热闹非凡。15岁之后,爸爸的兄弟们开始各奔前程,再也没有时间像以前那样聚在一起,全家同心同力筹备过年了。那些记忆中幸福的味道,滑而不腻,口齿留香的香肠,好吃到爆炸的油炸藕圆,萝卜圆子再也没有机会吃到。可是那时候的味道那些场面已经深深映在我脑海里,弥足珍贵。我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