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奶奶打电话说让我们去接她,她在车站了。”
还困得不行的我勉强着睁开眼睛,看到手机屏幕上显示时间是6:40。
今年暑假,我回了家,想着这是读书生涯中的最后一个暑假,应该好好享受一下。
家里就我和放假的弟弟住着,爸妈外出务工。
出于担心我和弟弟的自理能力,奶奶在得知我回家的第二天,便急急忙忙赶过来了,坐了老家最早的一趟车。
“姐,你看奶奶在那呢,走吧。”
隔着大概二十米的距离,我第一眼几乎没有认出这个陪了我一整个童年的女人。
只一个学期不见而已,她更老了。
皱纹更多了,脸也有点黄,但头发是黑的。
奶奶是爱美的,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展现得自己更年轻一些,只好从最基础的头发着手。只是这样和脸上的皱纹显得有些突兀和不搭。
“哎呀,你怎么又拿了这么多东西过来啊,不嫌重吗?”
“我听说你这镇上蔬菜卖的贵,我就给你带来了点。特地多带了几个丝瓜,听说都涨到了3块钱一斤了。”
我其实是无奈的,我知道她老人家爱我,但是我不希望她爱我的方式建立在她的辛劳之上,我偿还不起一个老人家这么沉重的爱。
“你们俩还没吃早餐吧,我特地从家里带了条鱼,这鱼肯定好吃勒,不是吃那种饲料喂养的,吃着健康勒。等我给你们煮鱼粉吃哈。”
“嗯好,奶奶你煮的肯定好吃。嘻嘻。”
奶奶笑了,我知道她现在心里是开心的。这个笑容我见过太多次了。
似乎像奶奶这样的老人家,能够为孩子做些什么就是她们最开心的事情了,她们努力让自己活得有价值,也尽力为别人带来价值,怕自己成为一个无用者。
奶奶是家里的老大,家里有5个兄弟姐妹,没有念过书,9岁的时候就开始照顾家里生活起居。
奶奶脚底靠近脚踝一边有一条很长的伤疤,我问过她,说是10岁的时候上山砍柴的时候,被一个细树根扎的。
“不处理包扎一下吗?”
“那时候呀,怎么还会去管你的伤口,如果没砍柴拿回家,还要被骂被打的勒。你们现在是年代好啊。”
从我记事起到念初中,都一直呆在奶奶的身边。
我的一整个童年,都不曾看到奶奶的停歇。
在农村,每户都有田地用来耕种。奶奶种的东西格外多,她可以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连门前水渠和相隔仅30厘米的山丘中间的地里,还种着红薯。
那时候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在周末的凌晨4点,奶奶拍拍我的肚子叫醒我说:“走咯,我们上街去卖菜咯,好给你买小花花咯。”“好!”
那条从家到街上的路,承载了童年里奶奶一半的温暖。
我想,大多数的奶奶都是如此吧。
她们没有什么很高的文化,却能把爱你这件事诠释得淋漓尽致。
和父母带些苛责的爱不同,她的爱无限贴近于无私。
和我们隔了几个年代,但还是会担心我们的以后会不会找不到好工作,担心我们谈恋爱会不会吃亏,担心我们在外面生活会不会好好照顾自己……
她担心的事情多着呢,却又会因为自己帮不了什么而带着自责和内疚。
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把所有的担忧变成了对我们好的理由。
可是啊,我们往往会因为她担忧的问候而对她感到厌烦。
一句“你不懂”似乎就隔断了她与我们的联系。
但她其实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关心我们,她不了解。
而她问候的东西再多,最终也没离开六个字,“好好照顾自己。”
现在的我们就是这样,把自己最大的善意和宽容给予了别人,而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
我们努力制造完善别人的眼中自己,然后把恶劣的一面展示给亲人。
我们是多久没有为爱自己的人做些什么了。
奶奶今天又踏着晨辉从老家赶了过来,拿的东西比上次更多了。
“这箱牛奶是我上次生日别人送的勒,要60多块钱,好贵勒,我就特地拿过来给你们俩姐弟喝。”
“人家特地拿给你喝你还拿给我们干嘛,你自己留着喝啊。”
“我老了,喝了也没啥用,你们长身体的,要吃好点。”
在所有的爱里,奶奶的爱让我最是接受不起。
每次对我们各种好的时候,她总是笑着说“那你以后对奶奶好一点就是了嘛。”
我知道啊,但我就是怕啊,怕还没等到我可以对你好的时候,你就走了……
还记得那次电话里,你说:
“奶奶真的是老咯,以后你们工作了啊,就再难见到咯,以后见你们的次数啊,都是要数着手指算了。”
“不,你一定会长命百岁的,一定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