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标准真可怕

很多人是对别人一个标准,对自己一个标准。

双重标准真可怕。来一些例子吧!

例子1:

两个老妇在花园聊天,一个骂她儿媳妇:“我儿媳妇真懒惰,天天下班不做家务,我做好饭叫她吃,平时就会打游戏,早餐也是我儿子端到她床上吃的,真是家门不幸啊!”

另一个老妇问她那你不是有个女儿刚嫁人了吗,现在过的咋样?

那个老妇笑着说:“我女儿可幸福了,每天下班不用做家务有家婆伺候着,没事就看看电视玩手机,连早餐都是我女婿端给她吃的。

瞧,这就是双重标准,在家婆眼里,女儿跟媳妇就是不一样。


“双重标准”源于人的自私心理,传统意义上所谓的“公心”是不存在的,所谓的公正都只是相对的。我觉得应当从以下几个视角去看:

(1)“双重标准”普遍存在。“双重标准”存在客观性,在任何时间、空间、条件下都是存在的。如经理与普通职员犯同样的错误,那么更高一级领导在批评时一定是存在差异的。经理还需要进行管理,可能只是采取“点一点”策略,而普通职员则可能被“杀鸡给猴看”。

(2)“双重标准”源于心理。所谓的“双重标准”实际上是我们内心的感受,对于不同的人是感受不同的,大多都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没有获得与其他人相对等既得利益造成的。如果我们得到的始终比别人多,那么“双重标准”可能就会成为别人的评价,而非我们的。

(3)“双重标准”不可消除。职场第一原则“闲谈莫论是非”,但实际上“哪个背后不说人”,人们在嘲笑或谈论别人的是与非时,也在被他人谈论着,而我们嘲笑的对象或事情,可能我们做的更为不堪,只不过没有漏而已。所以,人类在面对“事不关已”时大多都是采取“双重标准”的。

那么,如何解决呢?

(1)看清。如果你面对的是你的上级,那么就想尽一切办法,干好工作、处好关系,让自己成为既得利益者,也就不存在“双重标准”的思量了。

(2)看淡。“我们不能改变他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不能事事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力。”如果我们心力做好自己,保持平常心,那么是否能得到领导或同事的认可就是他们的事了。

(3)看过。“双重标准”是基于我们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如果我们想让他人不以“双重”视角来处事,那么就等去让别人去改变。试问,别人又凭什么为我们改变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