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最热门的话题不外乎是名办小学面试,朋友圈里各种考题刷屏,就连小班小朋友的家长都纷纷感叹“焦虑”、“亚历山大”。翻翻美妈群里的聊天记录,时不时有妈妈诉说因为自己情绪不好打娃了;或者看不得孩子哭闹,他们一哭闹,妈妈就止不住地大吼、烦躁;或者怕自己不稳定的情绪传递给孩子。为什么妈妈们总有那么多负面情绪,遇上这些情绪我们该怎么办呢?
01 为什么总有那么多负面情绪
情绪的产生与环境场景、生理唤醒和认知评价密切相关。当环境场景与我们的认知评价一致时,就能引起积极肯定的情绪;反之,环境场景与我们的认知评价发生冲突时,就会引起消极否定的情绪。换句话说,出现负面情绪,基本上都是因为不受我们意志控制的外界事物与我们脑中已有的观念发生了冲突,而我们的认知系统又没法很好地处理这种冲突,于是便作为一种情绪表现出来。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例1】小宝生日到了,妈妈本打算早点下班回家给小朋友庆祝;不料却突然接到老板的紧急任务。妈妈的好心情瞬间多云转阴:因为老板的任务打破了她原来的计划;这时候她体验到的是一种集合了不甘、焦虑、内疚的复杂情绪。
【例2】妈妈跟孩子约定晚上7点半开始练习弹琴;可是孩子玩球玩得太兴奋,不愿意练;快到点了,还在各种磨磨唧唧,妈妈忍不住开始大吼。这时候,占据妈妈情绪中心的是一种被爽约的愤怒、甚至也许还有一丝恨铁不成钢的情绪。
【例3】妈妈一大早带孩子去上培训班,筋疲力竭地回家后,才发现爸爸正懒洋洋地靠在床上打游戏;水池里该洗的碗筷没有洗,窗户外晒干的衣服没有收,地板上也还是一样地乱。妈妈难以控制地冲爸爸咆哮起来,这是一种面对猪队友、缺乏理解的委屈感。
生活中这些例子随处可见,职场冲突、亲子冲突、夫妻冲突,还有其他各种冲突,都会上让妈妈们疲惫不堪。
02 如何处理情绪
中国有句老话“报喜不报忧”,我想这是对情绪处理的一种误读。
群里妈妈的原话:
感觉情绪没有人听,或者是不想拿自己的情绪去影响别人
对我老公我是不想打扰到他,他工作压力不小,自己能解决的就消化掉
不少人对于生气、愤怒、难过等负面情绪,习惯以意志力强压下去,以为它会慢慢自然消失。其实并非如此,所有你看不到的情绪,都以某种能量储存着,一旦累积超过某个程度,就会以一种你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爆发出来。
特别喜欢渔儿老师的一个观点:发脾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凝固的能量,情绪能量要流动才行。只有情绪释放出来后,你才有能量获得新生。
(处理情绪的第一个版本)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有不良情绪时,可以停顿下来,给自己两分钟的时间,找一个小小的空间,和自己进行对话,采用萨提亚5A情绪调节方法处理情绪。
1. 觉知aware情绪:我感觉自己有一点难过(停顿10秒钟)
2. 承认acknowledge情绪:我恒仁自己是难过的(停顿10秒钟)
3. 接受accept情绪:我允许,并且接纳自己,感到难过(停顿10秒钟,甚至更长一点时间)
4. 转化action情绪:做5次深呼吸,感觉空气从鼻腔进,从鼻腔出去
5. 欣赏appreciate自己:告诉自己,即使感到难过,也欣赏自己。
(处理情绪的第二个版本)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有不良情绪时,第一步首先是觉察出自己当下的负面情绪,承认它的存在,接纳它。存在即合理,任何的情绪,都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都是我们体内的能量。
第二步,分析情绪从何而来:找到冲突的认知观点,判断观点的合理性。
譬如以上文的例3来说,情绪的起因实际上是妈妈期待或者认为爸爸在家应该完家务活;但爸爸并未做到,这种冲突导致了妈妈的情绪爆发。那么换一种思路,爸爸不干是不是因为身体不好,还是没有听见妈妈的嘱咐;这样不做家务活似乎就变得情有可原,那么妈妈的情绪也不至于那么糟糕。
第三步,尝试着以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继续以例3为例,妈妈如果能向爸爸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不做批判,只是表达感受:我实在太累了,你能不能帮忙把家务活完成呀?而不是“我都管了娃一整天了,你就这样躺着,什么活都不干”......
第四步,疏导、缓解内心积累的负面情绪。
运动、写日记、听音乐、购物、冥想,找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譬如加入美妈会)等。
总之,负面情绪并不可怕;觉知它,接受它,改变负面观点,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也能获得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