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写间书?
很早很早以前,我制作标准材料,无论布撒多高多广,都有枯燥乏味的时候。于是,就写一点随性的小品,或长短句自娱自乐。
身边有小朋友将其拿走,悄悄的在报刊上发表,回过头来给我看。这给了我不小的鼓励和信心——当年的文青,也可以稍遂心愿。便逐渐养成了习惯。
在没有电子打印机之前,多为手写,只在身边极小的圈子里流传。母本在自己手中,可控。正负影响都没有。后来,单位配发了四通打字机,感觉好一点的文字,就交由打字员打印留存。打字员有心,偶尔会将我的一些文字流出去。知晓的范围就大些了。觉得也不错,起码可以吸引一些喜爱文学的小朋友。最大的好处是,他们会不间断的推荐书给我看,知我忙和懒,干脆将书送我案头,于是,跟着他们看了不少好书。
后来,我的案头也配上486电脑了,就学着自己敲字。工作之余,学敲字、为文既是学习,又是创作,还算休息。觉得挺好。特别觉得方便的是可以存储,读取方便,打印输出不必麻烦人了。还有就是,稍私密一点东西,可像日记一样留存。渐渐,养成习惯。自谓,码字如散步,一种生活习惯而已。
后来,转入地方工作。其责任和工作量与以前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记。有大量的时间耗在网上。正赶上“博客”热浪兴起,便在新浪网弄了个博客。于是,就一路不停的写下来。
微信兴起,公众号成为时髦文字发布平台,博客渐渐的被博友们疏离了。本性恋旧,感觉只要博客还存在、还能用,就坚持着。毕竟和新浪博客相伴十几年,这样的文字渊源是非常深厚的!
可近年来,我爱博客,博客不太答理我了。自己的博客小窝,自己登录十分困难。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登录了,费劲巴巴的编辑一段文字,可又发不出去!特别烦恼的是,以往许多所谓网络推荐的文章,竟莫名其妙的被“私密”了——竟然有一两百篇(!)仅自己可见!博客近乎成为记事本了。 这样,我又坚持了两年多。现在,使用博客的信心,消磨殆尽了。
自有微信后,发现有简书,为了给小小朋友留个小脚印,我注册了简书,偶尔,放一点小文字片段进来,私存着。现在,觉得新浪博客实在难用了,只好转到简书来,占着小小朋友的位置,发一点自己的心情文字。此外,还有一个想法:耽心新浪博客哪一天真的关闭了,自己那些文字会找不到了。想把那些博客里的文字,有选择的搬过来。不知简书允许否?
不管怎样吧,希望简书不要步新浪博客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