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读书-《不必然的对等-文学改编电影》

三个自诩爱读书的女人决心把聊天漫谈改为读书会,今晚我领到的书如题所示。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读书之前一无所知,对作者,对内容,像是一场偶遇。

于是,随手翻看:

看看标题:《莎士比亚的重现与再重现》从《哈姆雷特》到《王子复仇记》,三部《奥赛罗》的电影表述,五十年代《惑星历险》、《暴风雨》的科幻演绎……

瞅瞅范围:从默剧到黑白有声剧,从美国到苏联,从经典到二流三流小说,从托尔斯泰到鲁迅张爱玲,从《齐瓦戈医生》到《断背山》,跨度之大,涉猎之全让我窥见一种叫“研究”的精神,其内核无限接近“死磕”。

翻翻内容:找到本书高频词一枚“吊诡”。原是怪异,奇特之意,书中多被作者用来表达不能理解或超乎想象之境。

图片发自简书App


理理观点:所谓“不必然的对等”---

1.文学一流不一定能改编成一流的电影,一流电影不一定来自于一流文学作品;

2.顶着巨大光环的文学作品要么改编者甚多,(莎士比亚)要么几乎无人问津.

3.原著党与改编党:个性演绎改变经典与平庸

4.中国文学名著改编现状--吃力不讨好,想要表达得太多,指向得太多反而成为一种桎梏。

5.当代改编:壮观的空洞,试图借影像影响年轻人窥观历史。

本书最动人之处是文末后记,夫人李子玉老师用生活的视角还原老一辈是如何以忘我之境做研究的,并用一句“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位老影痴的观影札记”做尾,浓浓的生活气息,鲜活的镜头感顿时呼啸而来,“大家读大家,建构生动有趣的全民阅读”的理念也遁入人心。

这一套由名家学者为大众撰写的一套介绍国内外文学和 文化“大家”及其著作的导读性通识读物,旨在讲述作家 和作品的故事,帮助大众了解和汲取古今中外文学成 果中的内涵和智慧。本选题采用散文和随笔的形式, 语言力求浅显易懂,雅俗共赏,兼具通俗性与文学性 ,符合普通大众的文化需要。我想,这可能也是有不少专业人士给出低分的原因--不够高大上。

读毕,顺道看了《断背山》,感受了一番非一流文学作品改编一流电影的优秀案例,算作补充学习[偷笑]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给想着我的所有人 让我熬过这个一个人奋战的艰苦日子 好的爱你们大家
    劝你早日阅读 1,105评论 0 0
  • 关于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辩证法大师黑格尔曾经作过许多生动形象而又耐人寻味的比喻。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庙里...
    Li老师阅读 6,927评论 0 6
  • Python2.0中的reduce函数是一个内建函数,它有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一个只含有两个参数的函数,第二个参...
    光羽隼阅读 4,140评论 0 0
  • Intent组件虽然不是四大组件,但却是连接四大组件的桥梁 一、什么是Intent 1、Intent的概念: An...
    d85a3f21310a阅读 3,77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