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们很容易从各种app上来获得健身的知识。但是我认为大部分人的思想仍然停留在跑跑步或者跟着APP软件锻炼锻炼的水平上,还有一部分人觉得一定要跟着健身教练来练,不要瞎练。这已经是一个提高了。但是我这几个月跟随健身教练练习的经历我发现,健身教练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不太上心,令人堪忧。而大部分人现有的知识水平没有办法辨认你的教练是否是一个好教练,只是茫然的跟着教练练,只是感觉教练说的话听起来好有道理的样子。例如:有些人原来是驼着背的胖子,练完之后是个驼着背的瘦子,他的颈椎还是不好。
所以我在此给大家的健身提供一点建议:
首先不要只是跑步或者只进行某一项运动。
因为跑步只是有氧运动,它对于你的身体健康的提升是片面的,你还是需要全面的提升身体各方面的能力。更不要说打打篮球或者羽毛球了。从事单一的运动例如跑步、羽毛球,一旦加大练习强度,就有可能造成损伤。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长期从事一项运动的经历。之前我们公司的羽毛球小组办得如火如荼,参加人数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三四十人,但是慢慢的就没落了,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大家打得时间长了之后,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运动损伤。我的膝盖就伤到了,还有的同事脚踝骨折了。
其次跟随一些健身APP练习也许是一个更好的方法。
它免费,而且它可以为你提供定制的套餐。但是这其中也是有些问题的。我们普通大众有很多人是有一些体态问题的,例如圆肩,驼背,骨盆前倾。但是你是没有办法自测的,一定是要有专业人士来对你进行评价的。但是APP没有办法解决这类的问题,如果你带着体态问题跟随APP锻炼的话,短期内也许你的身体在某些方面会获得提高,但是时间一长,你还是面临运动损伤的风险。所以不要觉得自己身体还可以,就盲目跟着练,我的建议还是找专业人士测评一下。我之前跟着某APP锻炼了一个月,还煽动组里的同事和我一起锻炼,大家比赛谁的锻炼时间长,因为APP里可以看见时长排行,这样比较有意思,大家也坚持得下去。但是忽然有一天我的左肩膀难受的不行,左手也开始麻。为什么锻炼了之后颈椎的问题加重了呢?后来我才知道,像我这种在电脑前长期工作的人,肩颈的肌肉紧张没有弹性,而且APP里一些支撑类的动作(例如俯卧撑之类的)加剧了我肩颈肌肉的紧张。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拉伸并激活肩颈肌肉,然后才可以做一些力量上的练习。而这个道理有些教练都不知道,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所以盲跟随APP运动的人要小心才是。
那么下一个选择就是找一名健身教练。
但是现在市场上的健身教练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人甚至有责任心问题。北京市场上最便宜的一节私教课也要在300元左右,反正我是不喜欢为了测试教练的水平而随便把300元打水漂。所以一定要上体验课,另外不要被那种什么赠送体脂检查给忽悠了,这种仪器满大街都是,你都可以不用花多少钱就可以自己买一个在家里放着。在上课时一定要看教练是否观察你的动作模式,指出你肌肉力量不平衡的地方。看教练是否给你拍照,录像,来更好的观察你的体态。看教练是否为你做日常的记录。甚至看教练能不能指出某一个动作是由哪几个肌肉协调完成的(我就遇到过连肌肉名称都说不出来的教练),而你没办法标准地完成的时候是哪些肌肉的问题。另外教练自己练得好不代表他能教好,有些教练是运动员出身,他们天生身体条件就比较好,有些时候其实不太理解我们这些普通人的问题的。所以选一些年龄大的,带过很多的人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教练,是能选到一名好教练比较稳妥的方法。
最后你在健身方面的支出有限,还有一些在微信上的网络定制课程可以选择
拍照片和视频给他们,提出你的需求,然后他们根据你所提供的东西给你量身定制一套训练计划,并把你拉入一个群中要求你每天打卡,督促你锻炼。每个月几百块钱,大家更能支付的起,只是你独自在线下的锻炼中需要自己观察自己的动作状态,仔细听从讲解,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动作,这对于健身小白来说可能会有一些难度,但是这个便宜的选择,没办法。与选择教练一样,一定要睁大眼睛去看这种课程的专业水平怎么样,还是我说的那句话,对方不先对你的体态进行检查,而直接上来就是减脂增肌等等的课程,还是要小心。选择网络课程的评价标准和寻找健身教练的标准类似,大家可以参看上面的建议。
大家对于我上面所说的事情还有什么疑惑或者我没有解释清楚的地方,欢迎留言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