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玉衡—番禺徐和堂2022年8月第26期

第一环节  显锋分享湿热病

图片发自简书App

      湿热之病,原由脾气虚弱而生。脾为湿土,而恶燥,今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成为湿热由来。脾旺而湿自除,湿祛则热自清。故健脾化湿为关键。

健脾类药:山药、白术、茯苓、苡仁、扁豆。

化湿类药:霍香、佩兰、车前子,芦根、茅根、翻白草,亦不可忽。

      黄元御夫子认为,燥湿调停,在乎中气,见道之言也。盖脾气不升,则湿聚不化。胃气不降,热稽而留。脾胃受困,气机不宣,临证治疗,在平衡中焦,升降同用。湿热蕴于中宫,纳呆头蒙,倦怠困重。宜芳香化浊,以复中焦升降之机。

      久病从痰,久病从瘀。湿热日久,气化失司。气机不畅,正气难以宣布。津液凝聚而生痰,气血受阻而为瘀。湿热壅遏日久,郁而化热,热灼津液,夹浊为痰,血受热煎,隐聚成块。故湿热之治,兼治痰瘀。

    所以湿热之治,李氏砭法就可以疏通脾区,脾经,以祛湿热自清。以刮整个背解其瘀堵。

第二环节 刮痧师互刮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