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是搞特种养殖的,养水貂,貉,狐狸,以狐狸为主。
每年入冬时节,全家在杀戮中结束一年的辛劳,把收获的皮草换成钞票。
在我眼中这些笼中困兽犹如地里的庄稼一般,一年一季,生生灭灭。
直到有一天,一只老狐狸的行为让我改变了对它们的看法。
狐狸是在铁笼里喂养的,有时喂食完毕,忘了关笼门,或者铁笼年久失修破了洞,狐狸会趁机跑到院子里溜达溜达。大多数狐狸即使逃出笼门,也是步调缓慢,行为笨拙,只要慢慢靠近它,趁它不注意从背后抓住它的大尾巴把它提溜起来,它就束手无策了。但也有特例,有的狐狸逃出来之后,满院子飞奔,看到人就躲得远远的。这时候就得几人配合,一追一堵,一人埋伏,瞅准时机将之抓获。
后来,家里扩大生产,在村子后山承包了十亩山地,用砖墙围起一个大院子。从这以后,逃出笼门的狐狸活动空间变大了,就难抓了。几乎每次有狐狸跑出来都得全家出动,围追堵截,不厌其烦。若是有些警觉好动的家伙跑出来,那更得耗费全家人大量的时间和体力。
面对这样的局面,爷爷想出一个好办法。上山打猎,下水捉鱼,都是爷爷的专长,搁在过去,爷爷指定是个不错的猎人。爷爷凭借他的经验和巧思妙想,制作了一个捕狐神器。
他找了一个大笼子,拆掉铁笼门,用木板门取而代之,两边设计了凹槽,可以上下活动。然后在笼子底部安置了一块铁皮板,与门口的木板用细绳相连,设置了一个机关,只要有重物压下铁皮板,木板笼门就会自动关闭。最后,又在笼子中间悬置一块肉或是一条鸡腿。只要狐狸贪吃笼中食物,走入笼中,就会踩到铁皮板,触发机关,被困笼中。
从那以后,再有狐狸跑出来,不用管它,等它在院子里活动久了,肚子饿了,就会四处觅食,当它吃到肉或鸡腿的那一刻,就是被困之时。
这样的局面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每次有狐狸出来,只需要在机关笼子里挂上一块肉或是一条鸡腿,第二天去拿狐狸即可。
可是后来,忽然有一天,笼门依旧大开着,里面的鸡腿却不见了!
老爸又在里面重新挂了一块新鲜的肉,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依然是笼门大开,肉不见了。
全家人都惊呆了。我心里想着,难不成传说中蒲松龄笔下那样的狐仙现身了?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和老爸决定蹲点守候,一探究竟。
太阳一落山,我们就把肉放在笼中,设好机关,并且重复实验了几次,确定“捕狐神器”没有问题。为了能看清楚,我们特地把院子里的照明灯打开,把神器放置在灯光所到之处的一个墙角。
清凉夏夜,微风习习。我们在墙角的远处,铺上一条蛇皮袋子,我和老爸一左一右挨着坐着,注视着笼子附近丝毫的风吹草动,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概等了一个多小时吧,终于有了动静。
是一只雪狐,在神器的一侧,慢慢走进了视野。它走的很慢,一边走一边四处张望。在灯光照射下,它的眼睛不时反射出一道道清幽的绿光。
走到神器旁边,它先围着笼子转了一圈,鼻子不停地嗅着。很快,它找到了笼门。它很谨慎,停在笼门口并不再往前走半步。我睁大眼睛,心里幻想着,雪狐幻化成仙的场景马上就要出现。而实际看到的是,它小心翼翼地把前脚爪一只一只尽量地靠近笼门,直到不能再往前靠近为止。然后,把头慢慢伸进笼里,后脚往后蹬着,硬是把前半个身子都伸进了笼子里面。之后,它竟然就这样轻易咬住了笼中的肉。它并不急着吞咽,而是一边咬一边轻轻地往外拉,没多大一会儿就把肉成功叼在了嘴里。
“这家伙!”老爸轻声说道。
“动不动手?”我问。
“算了,天黑,不吵嚷了,明天。”
第二天,全家出动,一番围追堵截之后,将它绳之以法。我看到它的爪子很长很长,说明它确实年纪不小了。它的毛色杂碎,身形消瘦,目光炯炯有神。被抓住了也并不惊慌,仿佛明天它依然可以出来闲逛。
那一刻我终于得知,这些笼中困兽的野性并未完全泯灭。它的心中依然保留着对自由的向往。面对生存的困境,它还依然能展现出令人叹服的智慧。
自此,我对这熟悉又陌生的生灵平添一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