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器具读法(十)

你知道他们怎么读吗?

29、鼎拼音dǐng部首“鼎”


鼎:古代的烹饪之器,和现在家里的锅差不多,用来煮或盛放鱼、羊、豕肉。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比如有名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鼎,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青铜礼器之一,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所谓国灭则鼎迁,后世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描述:青铜制,三、四足两耳,盛行于商、周。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30、敦拼音duì部首“攵”


敦(dui,音对):盛黍、稷、稻、粱用。由鼎演变而来,形状酷似西瓜,又称西瓜敦或西瓜鼎。其上下内外皆圆,盖与器体合成球体或卵圆体,两环耳、三短足,盖也可反过来使用。


本义:古代食器。


描述:青铜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流行于战国时期。


有虞氏之两敦。--《礼记·明堂位》


31、豆拼音dòu部首“豆”


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描述: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豆,古食肉器也。--《说文》


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周礼·考工记》


32、角拼音jué部首“角”


本义:古代酒器。


描述:青铜制。形似爵而无柱与流,两尾对称,有盖,用以温酒和盛酒。


一角一散。--《仪礼·特牲馈食礼》


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礼记·礼器》


33、壶拼音hú部首“士”


壶:长颈容酒或水的器皿。《诗·大雅·韩奕》有云:“清酒百壶”,《孟子·梁惠王下》有云:“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壶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方形、扁形、瓠形、贯耳形和蒜头形等。


本义:(壶)古代盛器。


描述:深腹,敛口,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椭圆等形制壶,昆吾圆器也。--《说文》


箪食壶浆。--《三国志·诸葛亮传》


34、彝拼音yí部首“彑”


方彝:为盛酒器,或为调和酒、水之器。彝也是古代青铜礼器的通称。形制为方形,高身,腹有曲有直,带盖,盖似屋顶形,盖上有钮,有的带扉棱。


本义:古代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


官司彝器。--《左传》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大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