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开始针对此书做总结了,由于该书难度较高,执行起来比较困难,于是乎自己按照每一个单元来写,方法笨了些,却是另外一种尝试。
本书分为七个章节
第一章 时间之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㈠活在"全部的现在",从当下出发,联结过去与未来
时间是我们一生的朋友,你如何对待它,就会有多少回报。采铜老师借用民国时期的大学者梁漱溟先生的"郑重"来阐述,那么郑重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呢,他解释到: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
试想一下,我们的一生,是否有想过上述提到的态度呢,我想有的人会做到,但是大部分的人是做不到的,比如我呀,做事三分钟热度,一会想这一会想那,不知不觉这二十多年就这样荒废了,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去改变,为什么有的人会比你年轻,比你有才华,还比你有阅历丰富,我想,郑重地对待时间上是必不可少的。
最近开始流行斜杠青年,他们可以做许多事,完成人生的梦想,打怪兽升级,克服我们所不知道的内容,成为那20%的一类人,你有想过要成为这一类人吗?
与此同时,采铜老师提到根据不同时间视角可以划分五种人:
第一是积极过去视角,优点在于以积极视角往回看过去发生的一切,不足之处在于忽视当下的快乐。
第二种是消极过去视角,不足之处在于以悲观心态对待,容易无法自拔(个人认为这也会有优点,正是知道过去消极,有效期,就得刚快改变)。
第三种是享乐主义者,优点是尽快享受当下,幸福感够高,不足在于出现成瘾行为的成分较高,比如吸烟、暴饮暴食等。
第四种是宿命论视角,认为凡事已经注定,人为改变的机会不大。
第五种是未来视角,优点是期待未来,做好规划,让时间的利用更有效率,不足在于担心未来,幸福感不强。(在此,个人认为还会有一种不足,人往往有一个美好的向往,但却不去计划和践行,最后成为空想)。
根据采铜老师提出的观点,他告诉我们,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出调整,我们可以多项综合起来,不一定非要单独选择。简单一句话,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过多想,也不要光说不练。
如何由当下联结过去与未来呢,他提到的瑞典心理学家林德沃提出的:具有平衡时间视觉的人,在内心具有一种"延伸的当下感"。
也就是说,我们要知道,当你知道时间的不足之后,要开始正视它,并且活在当下,要制定计划去改变,而不是沉沦过去,更不是空想未来,要学会把未来的景象设想成此刻需要做的事,聆听自己的内心,学会平衡一切。
㈡对五年后的自己提问,如何解决远期未来与近期未来的冲突?
在没有看到这个问题之前,从未想过,已经毕业四年了,却发现自己都没有仔细思考过关于人生规划的问题。采铜老师重点说到,五年时间,它意味着你可以去思考有没有坚持地做好一件有价值的事情,甚至把它做到极致。
五年,有多少个日子,可以完成多少事,这是无法估量的,前提是你去尝试过,发现,并总结形成个人核心竞争力。最近看许多新东方老师的故事,他们在大学时期就已经代课,没毕业已经成为老师,正式就职后已经找到自己的风格,想想,人生真的是越早明白越好啊!
两种未来视角下的思维差异——分别是"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远期侧重于抽象概念,比如,我想成为一个心理学家;近期未来则是想要更加具体的情境中去考虑,比如,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么去做"。
采铜老师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要根据自己情况制定远近未来计划,而五年设想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对于远期未来,缺乏可行性,相对于近期未来,会多考虑可行性和实施的步骤。
当然两者也会有冲突的时候,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在"远期未来"上应该是"重战术,轻战略"。
往往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很多人会强调价值和口号上,忽视行动的力量,采铜老师建议:把注意力放到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也就是怎么做,特别是立即行动上。
"近期未来"上则是要提高逃避成本,比如改善拖延症,或者是关掉网络或者减少不必要的社交。
对此,还有两个策略要记得:①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②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㈢我们总是在重复地抓起沙子,要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上
如何评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方法有两个:
①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可以心智、情感或者是身体、物质,称之为"收益值"②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曰为"收益半衰期"。
采铜老师根据生活、学习和工作推理出四类事件:
⒈高收益值、长半衰期——找到真爱,学习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意味深长的谈话
⒉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买流行衣服,玩手机,吃自助餐
⒊低收益值、长半衰期——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
⒋低收益值,短半衰期——挑起打架,刷屏,窥探别人隐私
提示:大多数人会做第二和第四条,少数人做第二和第三条,前者重复无数遍,得到相同结果,后者它的效益是可以累积和叠加的。我们要多做长半衰期的事情,这样会让成长的脚步更快,比如方法、技能、具有稀缺性或者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㈣"快"与"慢"的自由切换,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永远不够用?
快节奏,高压力,情绪紧张,时间管理,让我们越来越快,还会有意外事件发生,事情永远做不完,心力交瘁。
采铜老师建议要有快有慢,我们要区分什么事需要快,而哪些事是需要慢。
快的事情:完成常规事务性,简单执行任务,网络购买,无法达成共识的争吵
慢的事情:度假,欣赏艺术品,自我反省,思考重大决策,为一个挑战性任务做好准备
学会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质量会决定一个人支配时间所带来的快与慢的思考。
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写到这里,再一次发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