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看电影吗?知道这三点,你的灵感素材就会源源不断。
文:朵拉迪
从前不懂得珍惜时间,年龄渐长发现时间快得让人抓不住。但今天我们不谈时间,我想和您分享一下昨天去看《大鱼海棠》的观后感。这应该是最近最火的国产片了,据说对它的评价走了两个极端,好评和差评相差了十万八千里。选择去看除了有从众的心理,更多的是好奇如此有争议的片子究竟如何。我想看看争议点在哪里。
首先来说一下影片的闪光点,它其实框架搭的再大,也只是讲了一个简单的关于报恩的故事。作为国产片来讲电影的画面温暖干净,单就每帧画面来看很是流畅,乍一看我以为是在看宫崎骏的电影,当然它做的还是没有日本的精致。
影片中通篇都在传达一个单纯的“善”字,有大义的“善”,也有小义的“善”。男主鲲前世存善念救海豚,才会有故事后面的发展,有被椿续命报恩助他重生的情节。女主椿为了个人情感尽己所能保护幻化成鱼的男主,这可以算是一个“小善”。
爷爷角色扮演的更多是大义的“善”,为救男二湫,牺牲小我化作海棠树守候家园,洪水倒灌时,更是用海棠树所有的精元尽力生长为族人撑起一片天。包括女主最后幡然醒悟不能为了小我抛弃家园,也尾随爷爷牺牲了自己救了族人。这些都可以称为“大善”。
单以传达善念的这点影片是做到了,可做的并不好,我完整回忆整场影片都没有找到一句金句,一出泪点。当然这并不是评价一部影片的唯一标准,可至少你要让大多数观众产生共鸣啊。我抽丝剥茧才挑出上面的一些优点。
影片被吐槽,很大的争议点更多是来自于硬伤——故事完整性。给我的感觉是影片导演有一个很大的愿景,他搭了一个特别大的框架,涉及到人的灵魂,也涉及了人的贪婪本性,他是想把这个故事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演绎,逐层展现。可是故事呈现的不够饱满,节奏太慢,前面一大段都在说一个“备胎”的种种好,后半段逆天而行引发灾难的时候,铺垫的太少,场面又太单一,总之让你感觉他在赶进度。
结局更觉得可笑,大鱼鲲和海棠椿最终回到了人间,赤裸裸以人形躺在沙滩上,并以女主站起身瞪着大眼主动向男主伸出手为结局。我就在想导演是想表达什么深层次寓意吗?想说明他们终于重获新生,还是其他含义?暂时想不明白。
先不说这部片子是不是被定义为动画片,事实就是观影的儿童不少,里面两处出现赤裸的场景,除了刚刚说的结局,还有女主椿被灵婆救回放在岸上时也是以赤裸的姿态上场。并非我思想老旧,可是给儿童看这样的画面真的好吗?
如果让我打分,这部《大鱼海棠》我只能给及格分,给色彩给画面,给影片中传递的善意。电影终究是讲故事的,我不怕你“以小见大”的拿小故事煲汤,可你想给我营养的同时你得先把材料都放进去啊,总是缺这少那,这汤的名字再高端也掩饰不了味道的瑕疵。
我们看了无数次电影,也经常把电影当作一种寻找灵感收集素材的渠道,好电影会点赞“坏”电影会吐槽。有没有想过如何看一部电影自己能吸收的最好,学到的更多。这里有几个我学到的点跟您分享一下。电影好不好其实真没那么重要,谁都保不齐会遇见垃圾电影,重要的是你怎么看电影。
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下让你感动的点。
当你看到金句的时候,或者感人的场景时候,不妨用手机记录下来,字不用特别多,只要你一看就能回想起来就行。因为哪怕你看的这些电影以后仅作为谈资,甚至吹牛皮的话题,你总该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吧?最起码有一个点能让你连成线面扩展开吧。记得看完影片把你观影时记录的文字串成句子和场景,发发微信微博都好,还能看到朋友圈人的评价,何况说不定哪天你就有可能通过这些碎片的记录激发灵感。
二、看电影时候的参与感很重要,俗称角色扮演。
一部影片除了讲一个好的故事,还需要好的演员演绎,这里不是让你当演员,只是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剧中的某某某,你遇到那些事情的时候,你会怎么办?这样的角色扮演真的很有趣,会激发你很多的创作灵感,你不妨找一两部你喜欢的电影中青睐的角色尝试一下。
三、与其吐槽不如自己当导演掌控全局。
我们吐槽电影不好,可是有时候又不知道哪里不好,已经过了当演员的瘾了,试试把自己想象成导演更来劲。还拿《大鱼海棠》来举例,就从你吐槽的点想象一下你自己拍你会怎么处理。譬如你觉得节奏慢,怎么让情节紧凑,是剪切一些你认为不必要的画面,还是加入一些元素让影片整体看起来饱满。或者我觉得结尾不好看,那我是不是想象一下,让我来写结尾,我是给她写的温馨一些,还是继续设有悬念,给观众遐想空间。
其实不管是代入角色扮演、还是想象自己做导演大权在握,都是我们本身对一部影片的参与度。这样的做法可能有些烧脑,但绝对好玩儿也会让人印象深刻。这其实是要我们做主动的生产者,而不单单地做被动的消费者。
看影片时候,不管是好看与否我都不会中途离场,个人认为一部电影能呈现在观众面前,就已经不容易了,它会经历N多审核还需要和其他片子厮杀赢得上场的机会,就算吐槽的再差它也凝结着主创的心血,值得我给它一个完整的观影时间。当然这是我个人观点,不认同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