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同的是真实的自己还是社会角色?

当人们被问到“你是谁?”这个哲学意味浓厚的问题时,经常会以自己在当时情境下扮演的角色来回答,比如,我是一个学生,我是这里的老师,我是某某孩子的父亲,我是某某公司的员工,等等。这样的回答十分常见,也没有对错。只要回答者不盲目地与角色认同,把它当成自我的限制即可。

在我做咨询的经验中,有很多人是很大程度上认同了自己的角色的。比如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貌似光鲜的背后,是自己严重的心理问题,失眠、焦虑,婚姻,亲子关系也都是危机重重。他深深地认同了企业家这个角色,在事业上投入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忽略了自己的家庭角色不说,也完全没有时间留给自己。

图片发自简书App

很多人过度认同于某一角色,比如警察,军人,教授,专家……在任何场合,都不自觉地表现得与角色一致。比如一个做专家的男性,就算在家里,也是说一不二的专家形象,掩盖了自己的温暖的父爱,孩子们避之唯恐不及,长大之后,对父亲的慈爱完全没有体会。

与自我角色的深度认同,造成的严重后果不胜枚举。有教师被学生侮辱或者被社会舆论伤害过后,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个现实,会为了角色的彻底崩塌而一蹶不振甚至用生命去证明自己。这就是与自己的角色完全认同之后,这个角色一旦出现问题,此人的整个存在本身就一并消失了,就会产生最严重的认同危机,自然会本能地顽抗到底了。

其实,每一个人每天都连续地扮演各种角色,可我们能够意识到的,只有其中的几种,而且绝大多数时间,人们倾向于那一阶段他自认为最重要的角色认同。这种不自觉的倾向所带来的最大的障碍就是让人们无法活在当下,无法看清现实。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不是我的角色,我比我的角色更大”,这句话不是让大家轻视自己的角色,而是让我们看清楚,不论扮演何种角色,我都能保持自我的稳定,并了解在角色中我被要求的是什么,尽力发展自己,服务社会。

同时,在扮演角色时,我仍然能够保持距离,看到是我在扮演角色,而不是深度认同角色。同样,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也试着透过角色去看到人本身,不局限于那个角色本身,受角色影响。

2008年,我在四川什邡市做心理危机援助时,曾经给空降兵某部的战士们做危机干预。在温暖放松的场域中,这些十九二十岁的男孩还原成为一个一个真实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勇敢也有恐惧,还有无能为力的哀伤。他们不仅仅是训练有素的空降兵部队官兵,也是活生生的人。

经过这样的放松,他们有机会从角色中抽出身来,带着距离去观察角色,如此,便疗愈了他们面对大灾大难时的无能感和无力感,以及对自己的攻击和深深的内疚。这些感受都会伤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日后的人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我们不再与角色深度认同,我们失去一个角色时,就不至于陷入失去自我身份的危机之中,我们就会知道,我失去只是一个角色,那并不是真正的我。

让我们一起学习把“真实的自己”与角色分开,不再盲目地自动化跟随角色扮演,受角色的奴役,抽身旁观,客观地看到这个世界真相,获得最大的自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