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号,我写了一篇《想不想写作,感觉与心态有太大关系》,见陶语留言: “给自己的写作赋予一个意义,就有了坚持的动力。”
周卫英老师: “把写作当成生活常态。”
还有留言: “坚持写作!不忘初心!”
想起写作时的初心,开心写作,充实生活。写作,为的是,让自己精神充实,灵魂丰盈富足。
而且在写着写着的时候,我就有了更多的想法和“写作胜似闲庭信步” 的梦想。
首先,写作是为了寻求心灵的安宁静雅,为了寻求真善美的真谛。
后来,慢慢发现写作与修行有着密切关联,尔后知道了佛释道是一种崇高而美好的信仰。
知道什么是美好的信仰,可是感觉信仰庄重神圣、深不可测。
更希望自己能把写作当成生活常态,可我做得很不够。没底气谈修行,没信心、决心去追求佛释道信仰。
总之,信心不足,心态不好,现在知道自己想多了,实际行动太少了。
没有勤奋的学习,没有静心的写作,没有信仰的精神支柱支撑,哪有坚持下去的理由?
在生活实践中,我只是尽量做到和颜悦色地看待这个世界,让自己的心得以安然淡然。
我常读到正能量满满的简书文章,深深地于心底信赖和崇拜这些简书创作者。
其中,有我最先遇见的大咖,简书的清流、苏州最有钱的作家、出书达人的小说家蒋坤元老师。
还有我后来遇见的2019年“感动简书”获得者,2020年简书“十大清流作者”获得者周卫英老师。他于六年前开始公开写作,为的是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还有,美好的遇见中,有让我佩服的才女简友陶语以及文采斐然的优秀散文创作者锦绣绣好友。
由于我的信仰观念淡薄,没有为大众写作的宏愿而缺乏写作原动力。也因此致使,我的写作状态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我既不够优秀,也不力求上进,但他们对我的影响力一直都在,是他(她)们让我较快地认知到写作与修行有着广泛的社会意义。
周卫英老师为了让像我们这样不坚定的简书写作者不放弃写作,于简书中,他就一直苦口婆心地谈写作与修行、写作与心态、写作素材以及写作瓶颈等问题。
周老师反复写,变换不同的角度分析,针对大众存在的心理问题,从不一样的视角反复写。他的文章很有哲理和实用性,激发初学写作者的写作积极性,启迪读者的智慧,及时觉察反省开悟。
周老师让我们懂得写作价值,他的文字很有说服力,也因为他拥有众多人的信赖,他自然就舒缓甚至解决了众多人的惧怕写不出写不好的心态问题。
他有深邃的洞察力,他的文章很有哲理性和说服力,总是一语中的、一针见血,以至于使读者也常怀疑周老师那些道理是针对自己说的 。
其实,这就是他的文字魅力所在——智慧布施,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老师的文章,我常读常新,又不得不去思考、反省和回应(至少会在心里回应)。
在我欲迷失于世俗化的生活享乐时,在我的心绪受那些偶然的牌局、蜜友的饭局和KTV的歌汇的影响而懒于看手机写简文时,我为他(她)们的耐心和诚意所感动,装睡不醒的我一次次被唤醒。
于是,我就调整心态,打起精神进入写作状态,就像现在。我还在学习,还在缓慢地写。
所幸的是,我的文章基本上是随心而动,随性而为,写得好与不好,自己都能接纳。
感恩的心一直因为有你们而欢欣鼓舞,我要继续写下去。
感谢简书平台!感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