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有行动力的人?

我们知道:认知层面大家相互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行动力是拉开距离的钥匙。

《做,就对了》的作者赖安·巴宾诺  约翰·克朗伯兹在书中完美的回答了如何成为一个有行动力的行动派!

一、情绪的作用。

01、快乐

什么能让你快乐?真实的进步带来的积极感受,是远远大于消遣的快乐的,他们可以产生真正愉悦的满足的自我认同感,成就感。

02、热情

对于自己精选的事业,生活,最能点燃自己的热情,把自己的需求和愿望思考清楚,看到了你最底层的需求,赋予意义给你的工作和生活吧。

03、积极主动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第一个习惯就是积极主动,不禁让我觉得大道至简。

建立正循环,像游戏一样设计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开心得停不下来。

二、我们重新认识失败。

01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世界上有两种人:表现型人格和进取型人格。

表现型人格:伴随他人的评价而去采取这样或那样的行动,更关注当前的表现,常常因为害怕表现不好而直接放弃,行为是以别人的评价为基准。

进取型人格:不与隔壁老王做比较,内心淡定的看着自己成长。这需要更客观的认识自己,更关注将来的结果,所以当前表现不佳并不影响他们继续努力,行为是以自己的成长为评判标准。

在失败的时候,表现型人格的人说,哎呀,太丢脸了,为了不这么丢脸我还是不做了吧,

进取型人格的人说没关系,我有成长,下次我可以如何做得更好。

时间长起来,于是我们就能明显的看出两种人的显著差异。

我们一起来做进取型个体吧!因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02  试错比原地不动更有意义

作者在书中说:一个尝试错误的人生,不仅比无所事事的人生更荣耀,也更有意义。

书中有一则故事:有一位陶艺老师,针对自己的学生展开了一项实验。老师将学生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同学按照作品的数量评定成绩,第二组则依据作品的质量评定成绩。

老师告诉第一组学生,成绩的标准很简单,做好50磅陶器,得A,做好40磅陶器,则获得B。

老师告诉第二组学生,如果这一期你第一天就做出一个一流产品,即使后期不做出任何的产品,也得A。

第一学期结束,评定成绩的时候,这位老师发现了一个现象,第一组学生以数量为标准,竟然创造出了更多的精品,他们不停的制作,是一个实验的过程,在塑造这些产品的过程中不断的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作品不断完善。

第二组的学生以质量为准,尽心尽力的做出了每一件作品,但他们只完成了几件作品,并且由于实践的次数不多,进步的程度非常有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执行的过程比完美的要求更重要。

我们做得还不够好?或许只是试错不够多。

03  创造自己的独有版本。

作者在书中说:大家都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自己的思想,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怀揣梦想,在自己的路上踏步前行,而我们的生活就是自己最重要的创造。

自己的人生是可以自己去设计的,不是被动的,受各种不明因素影响的。如果那样的话就真的是随波逐流了。

我们要牢牢的抓住这种选择权,好好使用。毕竟,人生只有一次。

三、用关键行为触发行动。

1、抛掉你的思虑。

想太多,会生病。曾经自己也有一段时间,思虑重重,怕这怕那。

不停的质疑自己,不知道如何行动,后来发现,这种内耗才是最消耗人的,行动本身并不会消耗你。

行动本身具有强大的能量。

2、价值观决定选择。

在我们职场初期,经常会去做一些心理测验。

过几个月做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说明我们也是飞快进化的。但不能说明心理测验是不准的。

心理测验告诉你,可以尝试往这个方向上尝试,心理测验而不是一个框架将你套在里面。

分清楚优先级。

什么重要?什么更重要?

心中有一个明显的价值判断,并且持续不断的优化、更新、迭代你的价值观。

这是一件无比划算的事情。

3、行动步骤事例。

将目标变成具体的,可实现的,有标准的行动。

像作者所说的:这一周,我要把自己拍摄的一幅照片给摄影研讨会上的出席者展示一下。

吃饭的时候,我要写一篇一页长的领导能力研讨会综述。

微行动,将行动的难度降到最低,在客厅中放置瑜伽垫可以让我们空闲的时候,站上去做一些运动,

把书放在床头最显眼的地方,我们可以更好的养成读书的习惯。

持续下去。

我们可以养成更多的好习惯,实现我们的目标:做,就对了。

我的微信号是:liyuting116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