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洋葱阅读法》告诉了我们如何快读的技巧和具体操作步骤,那么《快速阅读术》则是在告诉我们为什么读不快的心理症结。
读书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我想这是每个人最熟悉的阅读方法了,可能也是最有权威性的阅读方法了,因为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在学校十几年时间里都是被这么要求的。
这个要求其实已经融进了我们的血液,打开一本书,甚至在买一本书时,潜意识里就要求做到“3到”。
但在每天有海量信息的今天,这么读书其实是不现实和不必要的!
这是我在打开《快速阅读术》这本书前根本没有想过的,我一直都是个认真的学生啊。
仔细阅读这个方法其实是适合学校教育的,我们一个学期也就学一本书,为的就是“书本知识360度无死角”。
一学期读一本书,我们当然可以记住很多东西。
但如果以这样的速度读书,这辈子估计都读不了几本书。
而且仔细读也不见得记住的东西就多。
我读克里斯多福·孟的《亲密关系》和李雪的3本书,为了记住内容,很仔细很认真地读,但发现还是有很多东西依然会忘记。
其实一本书里,若是有一句话真的打动了我们的内心,我想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人生海海》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其实这句话之前就知道,但只有在这篇小说里,放在那样的情景里,才能真的明白它的分量和含义。
就如《快速阅读术》的作者所说:读一本书,只为遇见一行文字。
所以从根儿上说,读不快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对读书这件事的看法有偏颇。
读《快速阅读术》时,我经常会想起《洋葱阅读法》里面的内容,我想这就是鸡尾酒会效应吧,因为有些东西是熟悉的。
所以我想大量阅读不仅仅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把概念串起来,也有助于扩大我们的知识累积速度。
读到这里时,我觉得与其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随便读,不如做个主题阅读更有效:
概念间发生联系更容易,解释同一理论的例子更多,输出更容易,更有成就感,更容易达到“心流”的状态......
既然这一段时间在读关于阅读术的书,干脆再买几本这方面的书,好好研究一下,既有助于我提高读书的速度,又有助于我输出,我还想等自己研究熟了教给孩子......
这是今天读书的收获和感受:哈哈,有收获,又轻松——是《快速阅读术》里说的状态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