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出生后不久,外婆就病逝了,所以从小母亲就不遭外公喜欢。外公重男轻女,又因为外婆的早逝,更是对母亲没有好感。母亲生于1950年,那个新中国刚刚成立的年代,在母亲的记忆里,年少时的成长除了饥饿,就是文化大革命。13岁1963年经历3年自然灾害,饿到吃红薯叶、野草,但凡能吃的都吃了,饿死人无数。所以,小时候每每吃饭浪费的时候,就会听见母亲的唠叨,不要浪费粮食啊,我们那个时候,想吃都没得吃。正是因为经历过苦难,所以母亲对粮食格外珍惜。
母亲是四川南充人,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她是家中老幺,跟最大的大姐相差19岁,母亲出生时,大姨已经19岁,都出嫁了。外婆去逝后,是被姨姨们带大的,所以母亲跟姨姨们的感情格外好。那时母亲出生农村,外婆早逝后,外公祖上是教私塾的,思想非常封建,重男轻女,各种规矩。到现在我都记得儿时过年,过年期间不能说任何不吉利的话,以至于大年初一大清早起来,我跟姐姐俩人躲被窝里说悄悄话,生怕哪句话说的不对,会犯了母亲的忌讳。文化大革命期间,母亲因为家庭成分不好,被各种排挤,就去新疆投靠大姨,这才有了如今的我们。小的时候调皮时被母亲训话,训得最多的就是那句,你这个年龄,如果是在老家,早都出嫁了,那个时候16、7岁是最佳出嫁年龄,18岁就已经是嫁不出去的姑娘了。
母亲常说,在四川的农村,女孩子上不上学不重要,反正长大后都是出嫁,男孩才是父母的依靠。可是新疆的环境却完全不同,在团场,女孩和男孩没有太多的分别,受着同样的教育,尤其我跟姐姐顺利考上大学,毕业后,都留在了城市,有着非常稳定的工作,自食其力,令母亲非常欣慰。我知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新疆是个荒凉而又野蛮的存在,可是对于我跟姐姐的命运,不得不说,来新疆比当初在农村有了太多的不同,我们常常暗自庆幸,正因为母亲来了新疆,又对我们的学习无比重视,才有了如今我跟姐姐完全不同的命运。否则,生活在四川的农村偏远山区,作为女孩,恐怕命运就是17、8岁,嫁做他人妇,能否念大学,以及工作后能常常去北上广出差,去香港陪读,去见这世间各种繁华,以及是否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就是不得而知的事情了。每个人的命运都跟自己的父母、家族息息相关,不同的社会和家族环境,真的会给人带来完全不同的命运和人生,这就是成年后的我,每每想起母亲这一生,所得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