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真诚。
心理咨询师在与求助者构建良好咨询关系中,真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真诚是指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态度真诚,咨询师以“真实的我”“真诚的我”的角色帮助求助者,没有防御式伪装,不把自己隐藏在专业角色下,不带“咨询专家厂的假面具,表里如一,真实可信地置身于与求助者的关系之中。
咨询师的真诚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真诚可以为咨询营造安全、自由的氛围,使求助者感到可以向咨询师敞开心扉,坦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坦诚自己的心理问题所在,包括软弱、失败、过错、隐私等而无所顾虑,同时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被信任,被爱护的。
第二,咨询师的真诚为求助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榜样,通过榜样学习,求助者学会真实地与咨询师交流,坦然地表露或宣泄自己喜怒哀乐等情绪,并可以发泄和认识真实的自我,在咨询师的帮助下,促进自我探索和改变,而这种改变会减少会谈过程中的模糊不清和误解,使双方沟通清晰和准确。
一、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
真诚与实话实说之间既有联系,又不能等同。咨询师表达真诚应该遵循既对求助者负责,又有利于求助者成长的原则,这一原则还应该贯穿于咨询始终。
二、真诚应该实事求是。
咨询师的真诚体现在咨询态度上,但应该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是脱离事实基础。
三、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四、表达真诚应该适度。
咨询师过多的表达,会适得其反。
五、真诚还应还体现在非语言交流上。
咨询师关注的目光流露的是真诚;前倾、谦和的姿势表达的是真诚;倾听时平和的表情显示的是真诚;无条件的接纳求助者表述的任何内容,点头就是真诚;无论求助者认知多扭曲,行为多么怪异,情绪多么低落,咨询师平和的声音就是真诚;不管求助者如何阻抗咨询或移情,咨询师热情助人的真情流露就是真诚。
六、表达真诚应考虑时间因素。
在咨询的早期,良好的咨询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真诚的表达应体现在“不虚伪”上,咨询师可以更多的倾听而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评价等。如果良好的咨询关系已建立,咨询师可以真诚地表达求助者自身的不足或缺点,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评价等。
七、真诚体现在咨询师的坦诚上。
真诚是咨询师内心的真情流露,不是靠技术获得的。真诚应该建立在正确的职业理念之下、建立在对求助者乐观的看法、信任的态度、充满关切和爱护的基础上,同时也建立在咨询师接纳自己、充满自信的基础上。
对于求助者表达真诚的注意事项:
第一,心理咨询师必须理解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说实话不完全是真诚。
第二,真诚不能脱离事实,应该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
第三,心理咨询师不能有感而发,忘情发泄自己的内心世界。
第四,表达真诚应适可而止,过度的真诚,反而适得其反。
第五,表达真诚还体现在非语言上,身体、目光、声音、语调等都可以表达真诚。
第六,表达真诚应根据咨询的进程而有所变化。
第四单元共情。
咨询师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及体验就是共情。共情也叫投情、入情、神入、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一、共情的含义。
共情是指体验求助者内心世界的能力。第一,咨询师通过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与思维。第二,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体验与其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深刻理解求助者的心理和具体问题的实质。第三,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表达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体验和所面临问题的理解,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二、 共情在心理咨询中的意义。
第一,咨询师通过共情,能设身处地、准确理解求助者,把握求助者的内心世界。
第二,咨询师通过共情使求助者感到自己是被理解、接纳的,从而促进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建立。
第三,咨询师的共情鼓励并促进求助者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促进了自我表达,促成了求助者深入、全面、准确地认识自我,也促进了咨询双方彼此的理解和更深入的交流。
第四,咨询中某些求助者迫切需要理解、关怀,迫切需要情感倾诉,咨询师的共情可以直接起到明显的助人效果。
三、缺乏共情的表现和后果:
第一,求助者可能感到失望,由于感到自己不被咨询师所理解较少甚至停止自我表达,也因此减少或丧失继续咨询的信心。
第二,求助者可能觉得受到伤害,因为缺乏共情,咨询师可能对求助者不理解,或理解的不深入,不准确或轻视求助者所面临的问题,进而表现出冷淡,反感,不耐烦,甚至对求助者批评指责,从而使求助者受到伤害。
第三,影响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自我探索是求助者心理成长的重要过程,但由于咨询师缺乏共情,忽视求助者的自我探索,不对其自我探索进行鼓励,则可能影响求助者的自我探索和对自身的深刻了解。
第四,影响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应:由与缺乏共情,咨询师可能不能直接体验求助者的内心,因而做出的反应可能偏离求助者的问题或缺乏针对性。
四、咨询师正确理解、使用共情,需在咨询中理解和掌握的要点
1.咨询师应从求助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2.咨询师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须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的理解。
3.表达共情因人而异。
咨询师的共情,其目的就是为了深入、准确地理解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情绪反应强烈的比情绪稳定的、表达混乱的比情绪表达清楚的、需要理解欲望强的比理解愿望一般的应予以更多的共情。
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
表达共情容易使求助者感到咨询师小题大做,从而对咨询师产生误解。但共情表达不足,也容易使求助者感觉咨询师不理解自己或理解的不深入,不准确,从而影响求助者继续咨询的愿望。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咨询师表达共情,要站在求助者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在角色上可以把自己当做求助者,但要善于把握咨询师-求助者的角色的转换。咨询师应能进能出,角色转换自如,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最佳境界。咨询师在共情同时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防止完全受求助者的影响。咨询师的共情在角色转换上的理解是指:咨询师体验求助者的内心“如同”体验自己的耐心,但永远不要变成“就是”,这就是共情的真谛。
6.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肢体语言。
咨询师表达共情,除语言表达外,咨询师还应学会非语言语表达,如目光传递,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动作等等。有时使用非言语表达共情,比言语表达更简便有效,咨询师应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恰到好处地使用。
7.表达共情要考虑求助者的特点与文化特征。
咨询师表达共情需要考虑求助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文化特征等,这点在非语言表达上尤其应该注意。咨询师应验证自己是否与求助者产生共情,咨询师可以主动采用尝试性,探索性的语气进行询问,从求助者说出的感受中得到求助者的反馈,并根据反馈意见及时做出修正。
对于求助者表达共情,需要理解和掌握以下几点第一,咨询师视角需要转变,务必从求助者的角度而不是自己的角度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二,共情的基础不是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和感受,而是要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及其问题。
第三,表达感情不能一视同仁,而是因人、因事而异,视情况而定。
第四,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才能恰到好处。
第五,表达共情要善于实现咨询师一求助者之间的角色转换。
第六,表达共情应善于使用肢躯体语言,注重姿势,目光,声音,语调等表达。
第七,表达共情应考虑求助者的性别,年龄,文化,习俗等特征。
第八,咨询师应不断验证是否共情,得到反馈后要及时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