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忽视了写作的重要性,自从离开高中停止学习语文之后,加之自己又是理工生,很少再去碰碰文字,也难以再认认真真地去阅读、去思考、去写作。自己复盘一下,自己生活中很少要涉及高要求的表达和总结反思,加之,就算写了点什么也缺乏有效的反馈,不能体现其作用,久而久之就渐渐懒散、疏忽、放弃。虽然说写作是自己的事情,但是自己坚持,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也只会沉浸在自己封闭的自洽环境中难以突破提高,更不用提罗辑思维《怎么样成为一个高手》中提到的“刻意练习”了。很高兴有这样的互助学习小组的存在,我们通过了重重选择,最后走到了一起,以写作开始了我们的学习思考进步之路,也就是积累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技能。
看到最近说到的投资的刚需,伯彦一直在问我们写作践行的目的是什么,其实我觉得就是我们写作的刚需,我的刚需是需要通过写作成体系化的思考,摆脱星星点点的碎片化思考;通过写作对事物反复深入的阐述,提升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通过写作明白事物之间的逻辑关联,包括前后学习的知识、各种情形下的解决思路。体系化的思考,包括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运用批判性思维寻找逻辑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对于不同观念的冲击如何做出自己特立独行的抉择等等。深入思考与理解,就是洞察事物的本质,很多人处理事情,以为自己看到了本质或者看不清本质也不影响就放弃了,其实深入思考与理解的,才能使自己有特立独行的思考,因为你的思考境界跟别人不一样。事物之间的逻辑关联,不仅是有点到面的知识之间、方法之间的关联,更重要的是使你碎片化的知识不会因为外界的冲击而慌乱无助,就像你知道了你投资是为了避险,避险是因为对于获得巨大财富与降低风险中,选择以积累思考再降低风险的更重要。最重要的是明白,其实上面说到的深入思考,体系化思考,特立独行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更多呈现地是相关关系。
为什么说选择写作?而不是演讲,当然不是说演讲不重要,因为我们知道一次成功的演讲背后必然有一篇成功的演讲稿。马克思主义哲学里说过,语言是意识的外壳,熟练地操控语言其实会反过影响意识,就像我们反复练习英语之后,在说中文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蹦出一个英文单词。写作可以凝练文字,不受外界打扰时,琢磨我们所表达的每一个意思,很多时候深入的理解和微小的进步就是在反复推敲中产生的。还有写作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因为写作时我们要整体布局,行文线索、逻辑结构,前后语序,表达贴切等等,就和教知识比学知识更难一样。最后,长期坚持写作下来,就和自己认认真真坚持做成一件事情一样,你会发现做好事情,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那么快,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那么望而生畏,想起我考研究生的时候,三百天风雨无阻、心无旁骛,看上去一年的时间,在人生中十分短暂、也和需要许多考上的人被认为的那样简单,但我从没有想过能把六千的单词熟记,没想能把厚厚的板砖书吃透翻烂。也没有没考上的人想的那么难,你每天完成规划好的任务,记住几个单词,背下几个概念,会做几道题目,积累下来,你就会发现,开始觉得干不掉的难题,自己居然做到了,而且也会深切具体的感受到“质变到量变”,你也不会去抨击质疑一时的成败好坏,这些都不容易都不简单。
如何去写作?我觉得还是自己的那套学习方法套用。首先,仿写。见异思迁,见贤思齐,自己做不好就看别人怎么做,咱们订阅的专栏就是很好的起点,吸收别人的观点。我觉得很多人会陷入这样的矛盾,我也是这样,肚子里没货怎么往外倒呢?具体点说,就是我没有阅读储备怎么去写作,而我写好的文章需要高质量的阅读。在没有看《把时间当朋友》之前,我就想过,这种矛盾先从矛盾的一端化解开始,就好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题,给我鸡我就去下蛋,给我蛋我就孵鸡。先从仿写开始,以别人的知识、文章开始,学着学学看别人怎么“下蛋孵鸡”。改写,就别人发表的观点,看能不能给出自己不同角度的意见,这其实就是思维加工的过程,既吸收别人优秀的想法,也实现自主进步的学习产出。最后,就是独立行文了,就和最近看到《从0到1》里提到你和主流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去写我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上帝什么的等等都可以。
最后说写作,其实我可以把很多有意思的事情记录下来,笑来说的坐享(我还是没成功,准备再把那文章原封不动的复写一遍),其实《乔布斯传》中也提到他吸食迷幻剂有助于冥想,他也特别着迷于这种方式,说明冥想真的有效果?还有很多事情包括知识之间的关联,方法之间的互通,真的深刻理解之后,那感觉会是一通百通,虽然不能说是成为专家,但起码你是知道了怎样成为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