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拿起安妮宝贝的《彼岸花》,这本书很久前看过,收拾书桌上的书里总会偶尔想起它来,已经不记得里面的情节,这次看感觉竞然完全不一样,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状态,看的文字感受也不一样了。
对里面的小至有种似曾相识,又不完全相同的感觉。对于这个小故事,情节似乎很简单,文中提到的主人公作家乔在网络上遇见另一个和自己有同样爱好看电影的女子小至,小至是有着复旦大学高学历的背景,带着点传奇色彩的寂寞女子,在不断换工作中追寻自己的梦想,两个人因为有着喜欢看同一个男主角电影的爱好而走到一起,两个同样无聊的女子一起看电影,一起抽烟,一起无聊……也许是因为寂寞,小至在一个偶然的洋酒派对中遇到一个法国已婚男,在与法国已婚男人热恋无果后决定去丽江旅行,继续按照自己心底的意愿去追寻梦想中的爱情……故事以情欲为核心,穿插的几个冲突让人物更加鲜明,情节更加让人喜爱。其中的细节描写都是精彩,这也许是安妮宝贝作品的魅力所在。
以下摘自书中(Track 1 咖啡店里邂逅小至)文中一些句子附上自己的一点感悟。
每天在家里写作,同时为数家杂志撰稿,写专栏。让每个字产生反映精神、兑现物质的价值。说来这就是我惟一的谋生技能,收入虽不稳定,但维持生存尚可。
这是大多数写手的最终心愿,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作家在许多人眼里是种风光的职业,作息自由、财富自由……都是让人羡慕和憧憬的,而背后付出的艰辛和失去的许多却并不是那么多人能体会得到的。个人感觉,只有喜欢写作,投入写作,才能真正达到作家的境界;而很多时候我们只要为了喜欢写而写,就是自己最好的状态。
……放纵自己不好的习惯;比如长时间睡觉,去附近的酒吧买醉。沉溺于香烟和对虚无的对抗。神情困顿,装束邋遢。常常席地而坐,咧着嘴巴放肆大笑。有时候过分敏感,所以显得和很多关系格格不入。但对身边的人和事常有太多计较。
这种肆无忌惮的自由状态其实不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所渴望的吗?的确是像抑郁症的病人,不善于与人沟通,不想打扮和收拾自己,毫无外表和内心的掩饰,自由散漫的状态如同初生的婴儿。
文中多次提到的上海景象,有种似曾相识又不一样的感觉。
平静的午后。陈旧的欧式洋楼。晒满衣服的院子。露台的一角开出粉红色的蔷薇。梧桐树的绿色叶片闪烁着阳光。路边英俊的法国男人,在阳光下面微微眯起眼睛,脸上有茫然天真的神情。
前面的景象用了五个句号,看似有点问题,我的理解是,作者在这里想给每样景色来个特写,完整的特写。这段话让我想起广州的老城区,广州有的是骑楼,沙面有欧式风格的洋楼;穿插在大马路两旁和高架桥的木棉花。还有广州独特味道的西关小姐和街道间萦绕着的粤曲声……
……喜欢简单生活。做喜欢的事情。住在喜欢的城市里。最好还能遭遇到喜欢的天气,喜欢的男人和女人。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不会有任何复杂的借口和理由。
又是连续的几个句号,这种是排比句,
任何事情只要保持心情愉快,都会感觉是美好的,人很多时候就是喜欢纯粹的简单,这也是一种幸福。
安妮宝贝是描写细节方面的高手,无论是人或景,你都能从她笔尖刻画的词语中想像出真实的景象,仿佛就鲜活的呈现在眼前,读者能深切的感受她所表达的,不同的是,每个人着重的那一点更立体和直观。
照片上是12岁时候的黑白照片,露出雪白牙齿的笑容。天真无邪。我总是奢望留不住能留住人性深处的一部分纯真。这就是自以为是。
人在不断重复和固有的生活模式中时间久了,会避免不了麻木不仁,作者在时刻提醒自己,匆忘童真,匆忘初心。
故事中穿插的各种诡异电影的片断让乔联想到生活中不同的感想,看着看着,有时候分不清她是在说电影的情节,还是在说现实。看似颓废而敏感的乔在上海这个灯红酒绿的城市,始终生活在自己固有的圈子里,但却放弃过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个故事带人进入了一个仿佛是电影的时光隧道,每个情节都似乎看到自己内心的影子。
云猫姐姐-文章健身房-拆书小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