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读坛经:此须心行,不在口念

  《六祖坛经 般若品》中有这样一段: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第一句是对梵语的解释,“摩诃”意为“大”;“般若”可理解为“智慧”;“波罗蜜”意为“到彼岸”。‘大智慧’是因,‘到彼岸’是果。《心经》中有一句“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多’意为‘精进’,全句可理解为:按照大智慧不断精进就能到达彼岸,这样心里就无甚挂碍。


    ‘心行’有两种含义:1)直译为‘内心的体认或悟证’;2)详细理解,会发现‘心行’含有一个过程逻辑:心,即价值观有改变。价值观有改变,则动机会改变;动机一变,则态度会改变;态度一变,则行为会改变;行为一变,则结果会改变。这个逻辑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意识(价值观)的变革是人才管理与开发的始端,这是最重要的环节,正如《大学》语‘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口念心不行”,我们常看到整日念经的信佛人,但光是机械地念佛,不去悟佛理、行佛道,那都是妄想妄为!其实与其念佛,不如学佛。前段中说“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光说不练、知而不行,就像光是嘴巴念叨着各种食物,但不真正去吃,肚子还不是空空如也吗!


    明朝憨山德清诗云“学道容易悟道难,不下功夫总是闲。能信不行空费力,空谈论说也徒然。”正是此意!


    “口念心不行”导致什么结果?“如幻如化、如露如电”语出于《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此句中隐藏了一个逻辑:口念心不行,就是不悟;不悟,就导致见的都是实相,也即是有为法;而一切有为法,就是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心经》云“诸法空相”,我们所接触到一切有为法,均不是实的,都是虚的,如梦如幻般地时有时无、如露如电般地转瞬即逝。

    所以,把这个物质世界慢慢看虚的过程,就是修行人开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越来越豁达、人越来越解脱、人越来越愉悦、人越来越心净。

                                                                                          2017/2/12@撄宁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民以食为天,人怎么能离得开吃呢?吃是补充体力 ,补给能量的重要内容。小婴孩一出生就靠与生俱来的本能,去到妈妈的怀...
    灿烂阳光下阅读 533评论 0 0
  • 法律是调整人行为的社会规范。就是说法律是存在于社会当中的,只要有社会就有法律,只要有国家就有法律体系。有社会、...
    悦悦爱吃鱼阅读 1,210评论 0 0
  • 学童三五并排坐 天地玄黄喊一年 这喊的是什么呢? 就是中国古代启蒙读物之一 《千字文》 《千字文》就是《次韵王羲之...
    雲胡不喜joy阅读 10,485评论 1 6
  • 古典 李笑来 万维钢 熊逸书院 武志红 陈景润 鲁迅 周国平 和菜头 爱因斯坦
    读书少的丝瓜阅读 224评论 3 1
  • 《定罪》(美),妹妹为蒙冤入狱哥哥昭雪免罪的故事。18年的等待,18年的坚持,18年的努力,血脉的力量,信任的力量...
    江舟孤帆阅读 16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