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去哪儿网给我发了条信息,抱歉地通知我没抢到去西安的卧铺票。
无奈之下,只好飞过去。
在成都养了一周,感觉肠胃炎+感冒好得七七八八了。也不知是不是人到中年的缘故,我经常对自己身体状况产生错误的判断,总是在还没好全乎儿的当口儿嘚瑟,作弄着自己的人生。
像我这种长年生活在气候宜人区域的人类,成都没把我冻死,实属侥幸。看在我是个病人的份上,说不定西安也会温柔待我。
可那天刚走出机场,我就被西安的冷风吹傻了。还好我戴了围巾,脑袋上的毛存了俩月还比较保暖。
我在咸阳机场的旗杆儿下等了滴滴司机有十分钟的光景,这要命的十分钟啊,搞得我第二天就发烧了。好好的一顿美食啊,没吃进去几口。让我不禁感叹人生,咋就这么悲催呢?
话说,我这次来西安的主要目的,是看望我近十年未见的老同学、老朋友、兄弟、哥们儿、死党、知己、至交、金兰……反正能够形容最好朋友的词汇,全都扣上也未必解释得透彻我们之间的关系。
这么说吧,这世上会有一个人,ta陪你走过一段青葱岁月,你们彼此见证了对方的成长;你们一起上过山、下过海,一起吃过烧烤、喝过啤酒,一起混过夜店逛过酒吧,喝醉了一起开过房,一起在网吧通过宵,一起K过歌……你们有钱的时候一起浪,没钱的时候一起吃泡面,不在乎你吃面我喝汤,不在乎谁吃谁的口水尾;ta谈恋爱的时候你会当电灯泡,ta失恋的时候你会陪着ta;你们见过彼此最糗的时刻,你们也会互相嫌弃,但从来不离不弃。你们了解彼此的全部,可能连自己都没那么了解。
这样的一个人,即使你们不经常见面,甚至不经常联系,见面之后也不会觉得尴尬。你们可以马上就进入状态,像从未分开过,一起抽烟、喝酒、打火锅,毫不避讳地开黄腔。你们会真心希望彼此开心、幸福,活得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总结为——真爱。
不错,在古城长安,有我的真爱。西安对于我来说,才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后来,我总结了一下,自己会喜欢上怎样的一座城。
1、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包容性强。
2、民风朴实,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排外性弱。
3、四季分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没有雾霾。
行走在西安古色古香的街道,感受沉淀千年的古朴气息,总有一种穿越回唐朝的幻念。
唐朝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在各个方面都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辉煌。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中国历史上唯一个女皇帝——武则天,以及最负盛名的文学成就——唐诗。
从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到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到诗仙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到诗圣杜甫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再到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当可谓千古名句字字不朽,文学瑰宝代代相传。
既然此行是叙旧,泡吧聊天自拍喝酒火锅唱K,必是少不了的。
那这回,咱们就先说吃的吧。
以下食物按此次西安之行出场顺序依次排列:
这是正宗新疆阿布拉的囊,我的好朋友(这篇文章姑且称她为H吧)是新疆汉族人,过年回家千里迢迢从博乐扛回西安的。
我从小就爱吃这种烤制的面食,从姥姥家大院儿门口两毛钱一个的烧饼开始,我对这口儿就没断过念想儿。可是后来,再也吃不到那种好吃的烧饼的味道了。如果这辈子还能就着姥姥熬的棒子面儿糊糊再吃一次,就算折寿又何妨?
下面要说的吃的,来自一家店,叫长安大排档,陕西特色风味一应俱全。
来,跟我绕场一周。
这是这家店的门口,招牌两侧挂着菜品简介。左边有一个颜值不差的菇凉捏面人儿,右边是排队叫号的掌柜。
进店之后,左手边是账房,下面挂着的五颜六色的吊牌是招牌菜谱。在账房斜对面,有一棵也不知是什么质地做的假树,上面开满了的应该是桃花,挂着灯笼和红色的彩带。往里走,就看到一个巨大的酒坛子,墙壁上亮着一首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还有真人秀,唱的是秦腔,我一句也没听懂。
排号排了有大半个小时,终于轮到我们,坐下之后,服务员就给了我们一个大竹筐,拿来装衣服的。
这玩意儿超级能装,把它放在桌子底下,不怕丢东西。
该上菜了,先说说葫芦鸡。
所谓葫芦鸡,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葫芦一只鸡。
这个菜蛮有特色,只不过肉质不够鲜嫩,入口比较松软,没有嚼劲儿,广东人一定不会爱吃。
最要命是我当时在发烧,吃什么都不香,虽然那个豆皮涮牛肚、小米疙瘩汤、烤枣馍还有烤肉都特别好吃,却没能吃多少,真可惜。
下面出场的是我心心念念的凉皮肉夹馍,好吃到爆。
人间美味莫过于此,让我顿顿吃它都没问题,真是看着都要流口水。
这款凉皮之所以好吃,是因为加了芝麻酱,香味浓郁,齿颊留香,流连其中,不愿停口。
吃饱喝足之后,H带我去了回民街看好吃的。嗯,只能看,因为我已经吃不下了。
在回民街口,看到了我小时候特别爱吃的雪糕。
有二十多年没吃了。当时好像是六角钱一根,我跟我表弟两人分着吃,他吃头我吃脸。
我只顾吃我的娃娃头,照片是H拍的,这些吃的到底是什么名堂,我也没深究,反正看上去挺诱人的。
差点忘了我最爱的酸奶。
这个希木酸奶是清真的,比普通酸奶要酸一点,凝固的程度和普通酸奶差不多,不是老酸奶。味道还行,这一大杯卖10元,有点小贵。
说点有营养的吧,回民街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是特色小吃最集中的街区,也是来西安必去的地方。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回民街长约500米左右,南北走向,青石铺路,古树参天,夏天绿树成荫,路两旁一色仿明清建筑。所有店铺均由回民经营,具有浓郁清真特色。走在街区内,随处可见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穆斯林建筑风格相融合的商业网点,民族服饰、工艺品、清真副食、餐饮店和回民小吃店鳞次栉比。作为旅游景点,回民街售卖的各种商品价格是偏贵的。
再来说说biángbiáng面。
biángbiáng面是陕西的特色面食,2013年评选中国“十大面条”时,却意外落选,当时被网友调侃,是因为biang字打不出来。
链接阅读:(以下文字摘自百度百科)
2013年6月由中国商务部、中国饭店协会等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饭店文化节暨首届中国面条文化节上评选出了“中国十大面条”,中国饭店文化节是全国餐饮业的“奥斯卡”,美、日、韩等国和中国32个省市的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参与评选的中国企业不下3000家,参选的面条不下500种。最终入选的中国十大面条包括:武汉热干面、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兰州拉面、四川担担面、河南萧记烩面、杭州片儿川、昆山奥灶面、镇江锅盖面和吉林延吉冷面。
传说biáng字是一个穷秀才自创的,因为没钱吃面,便造了这个写尽山川地理,世态炎凉的字,来权充一碗biángbiáng面的馔资。
Next,铜锅儿。
北方人的火锅,不叫火锅,叫涮锅。小时候在姥姥家吃的铜锅儿,叫涮羊肉。蘸料跟四川、广东火锅都不一样,主料是芝麻酱(北京叫麻酱),还有韭菜花儿酱、辣椒酱。
我特别喜欢吃涮羊肉的时候蘸芝麻酱,一个字,香!
韭菜花儿酱我在西安吃涮锅的时候没看到,不知是不是陕西人不吃。小时候在太原吃的油条老豆腐(豆腐脑儿),韭菜花儿酱是必放的。
好多年没吃了,下次回太原的时候,一定记得找一天起个大早,美美吃它一顿。
再说最后一个陕西风味的美食——三秦套餐。
陕西人喝冰峰汽水,就像北京人喝北冰洋汽水、上海人喝莱蒙汽水、广州人喝菠萝啤、太原人喝太钢汽水一样,各地都有自己地区代表的汽水品牌。这样的汽水,陪伴着我们八零后成长,演变成一种饮食文化,深固于每个八零九零后的心中,成为一种情结。
图中的面皮是擀面皮,口感较硬、韧度高、有筋性,里面还有一种叫面筋的植物蛋白质,在江浙一带称为烤麸。
最后出场的是串串,打火锅。
有的时候在哪里、吃什么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谁一起吃。那天我们四个人喝了两箱青岛啤酒,把十年前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
喝酒这个事儿,也看你跟谁喝。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你就多喝点。
如果身体不向我开炮,我真的会一直跟你们喝下去。岁月还是不饶人的,那些在网吧通宵第二天还照常去上课的日子一去不返了,喝吐了抠喉继续喝的光景也不再了。
你们还像10年前那么可爱那么帅,那么天真那么美。
相聚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短暂到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就要回忆。
感谢H的羽绒服(其余的啥也不说了,你懂就好),感谢HH请假翘班特地从甘肃坐了八个多小时的长途汽车在西安呆了不到28个小时就只为见我们一面,感谢SH的铜锅儿和小SH的陪伴。
愿你无忧无虑幸福快乐地成长。
最后,特别鸣谢陪我喝红酒、帮我修眉的WH。
其实我真的不是故意把她们都叫作H的,真的就是那么巧她们的名字或外号的拼音缩写都包含H。
你说,若混不下去,就回来西安。
我说,一直在路上,此生无归途。
P.S.那天我们一起把HH送上计程车,我们谁也没哭。后来HH悄悄告诉我,上车后就忍不住哭了。我在心里跟自己说,一会儿自己走的时候,坚决不能掉眼泪。你把我送上计程车,我没敢回头看你,因为我的眼睛模糊了……
我的人生还有无数个下一站,在路上的日子永不停歇……
西安你好,西安再见!
朋友你好,朋友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