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分析理论
STP
- 市场细分(Segmentation)
- 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
- 市场定位(Positioning)
4P
- 产品(product)
- 价格(price)
- 渠道(place)
- 促销(promotion)
以适当的价格、适当的渠道和适当的促销手段,将适当的产品或服务投向市场
主要用于行业分析
PESTEL
- 政治(political)
- 经济(economic)
- 社会(social)
- 技术(technological)
- 环境(environment)
- 法律(legal)
用于分析产品外部宏观环境
SWOT
优势(strength)
劣势(weeknesses)
机会(opportunity)
威胁(threats)
用于分析产品内部环境
5W2H
- 何事何物(what)
- 何解(why)
- 何人(who)
- 何时(when)
- 何地(where)
- 如何做(how)
-
做到什么程度(how much)
用于各类场景下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
绩效指标方法:SMART原则
- S: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 M: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 A: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 R:相关性(Relevant),指绩效指标是与工作的其它目标是相关联的;绩效指标是与本职工作相关联的;
- T:有时限(Time-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逻辑树
又称问题树、演绎树或分解树,它是将问题的所有子问题分层罗列,从最高层开始,并逐步向下扩展;用于保证解决问题思路的完整性。
使用原则:
- 要素化:把相同问题总结归纳成要素;
- 框架化:将各个元素组织成框架,遵守不重不漏的原则;
- 关联化:框架内的各要素保持必要的相互关系,简单而不孤立。
用户使用行为
—>认知—>熟悉
—>试用—>使用—>忠诚
—>流失—>回流
用于基于用户生命周期的整体性数据分析
AARRR
- 获取用户(acquisition)
- 活跃用户(activation)
- 留下用户(retention)
- 获取收入(revenue)
- 用户自传播(refer)
用于从企业的角度分析用户规模增长过程的数据
数据分析方法
方法 | 说明 |
---|---|
对比分析 | 单一的数据毫无意义,只有经过对比才能体现数据的好坏。常见的对比类型有环比,同比等 |
细分分析 | 层层递进,在多个子维度上分析数据,时间维度和渠道的交叉分析 |
交叉分析 | 即在多个维度上对比分析数据 |
漏斗分析 | 主要用户转化率的分析 |
比率分析 | 更偏向属于一种数据展示手段,特别是在数据结论中。可以起到清晰强化对比的作用。 |
过去/现状/趋势分析 | 一个时间段的数据要么可以得出对过去和现状的总结,要么就是对未来的趋势分析。接下来都是指导我们该如何去做。 |
RFM模型 | 数据按维度细分的一种依据,按照最近一次购买时间(recency)、购买次数(frequency)和购买金额(monetary) |
注:RFM模式主要是针对用户的属性进行细分分析,属于细分分析的一种。不同的产品需要对三个维度进行和实际业务相符的修改。例如针对内容型产品,“最近一次购买时间”可以改为“最近一次消费/贡献内容时间”,“购买次数”改为“内容消费/贡献次数”,“购买金额”改为“内容消费/贡献量”。同时还需要针对业务的特性增加维度,例如互联网金融产品可以增加“代偿金额”。
业务分析类方法:
1.1 杜邦分析法
主要用于财务领域,通过财务比率的关系来分析财务状况,
核心:将一个大的问题拆分为更小粒度的指标
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网站成交金额
考核业绩最直观的指标
当GMV出现下滑时候,需要找到影响GMV的因素并逐一拆解。
GMV下降如果是因下单用户减少所造成的,那么
- 访客数(流量)减少了?
- 自然流量减少了?
- 需要在用户运营和产品运营端发力
- 营销流量不足?
- 通过营销活动或者站外引流的形式增加曝光量
- 自然流量减少了?
- 还是转化率下降了呢?
- 需要对用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阶段的用户采取不同的运营策略
如果是因为客单价不高
- 需要进行定价及促销的方案优化
- 比如识别具有GMV提升潜力的商品进行定价优化
- 针对选品、力度和促销形式进行优化。
- 通过关联商品的推荐或商品套装促销的形式
- 激发用户购买多件商品,也可以有效提高客单价。
1.2 同比热力图分析法
把 各个业务线 的同比数据放到一起进行比较,更为直观地了解 各个业务 的状况。
构建一张同比热力图大致需要三步:
1.按照杜邦分析法将核心问题进行拆解
以电商为例,GMV = 流量 × 转化率 × 商品均价 × 人均购买量;2.计算每个业务各项指标的同比数据
3.针对每一项指标,对比各业务的同比高低并设定颜色渐变的条件格式
首先,可以通过纵向对比了解业务自身的同比趋势
其次,可以通过横向对比了解自身在同类业务中的位置
还可以综合分析GMV等核心指标变动的原因
1.3 类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矩阵
以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为轴,将坐标系划分为四个象限,用于判断各项业务所处的位置
类BCG矩阵: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和业务需求,将任意两个指标作为坐标轴,从而把各类业务或者用户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 商品引流能力和转化率:流量份额-转化率
- 商品对毛利/GMV的贡献:毛利率-销售额
- 基于[RFM]分析用户的价值:访问频率-消费金额
二、用户分析类方法
2.1 TGI(Target Group Index)目标群体指数
- 在分析用户时,通常的做法是将目标用户进行分类,然后对比各类用户与总体之间的差异性
TGI指数 = 用户分类中具有某一特征的群体所占比例 / 总体中具有相同特征的群体所占比例*100
比如在分析用户的年龄段:
- 香蕉城中----男性的用户占比为63%
- 水果国中----男性的用户占比为55%(总体平均值)
- 那么香蕉城的男性用户的TGI指数为63% / 55%=115,此值大于100,表示用户1中的占比高于平均值,香蕉城中男性较少。
TGI指数表征不同特征用户关注问题的差异情况
- TGI指数等于100表示平均水平
- 高于100代表该类用户对某类问题的关注程度高于整体水平。
所以,在分析用户画像时,需要根据场景进行用户分类,并对比各类用户与总体间的差异,这样才能保证分析结果的可信性和适用性,而TGI指数就是很好的对比指标。
2.2 LRFMC模型
RFM模型 是衡量客户价值和客户创利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有3个要素构成,分成八个象限:
- 最近一次消费 (Recency)
- 消费频率 (Frequency)
- 消费金额 (Monetary)
Recency | Frequency | Monetary | 客户 | 描述 | 后续 |
---|---|---|---|---|---|
高 | 高 | 高 | 重要价值客户 | 最近有消费,消费频率高,消费金额大 | 维护 |
低 | 高 | 高 | 重要唤回客户 | 最近无消费,消费频率高,消费金额大 | 需要唤回 |
高 | 低 | 高 | 重要深耕客户 | 最近有消费,消费频率低,消费金额大 | 重点识别 |
低 | 低 | 高 | 重要挽留客户 | 最近无消费,消费频率低,消费金额大 | 可能流失,需要挽留 |
高 | 高 | 低 | 潜力客户 | 最近有消费,消费频率高,消费金额小 | 需要挖掘 |
高 | 低 | 低 | 新客户 | 最近有消费,消费频率低,消费金额小 | 容易丢失,有推广价值 |
低 | 高 | 低 | 一般维持客户 | 最近无消费,消费频率高,消费金额小 | 一般维持 |
低 | 低 | 低 | 流失客户 | 最近无消费,消费频率低,消费金额小 | 冬眠客户 |
这一模型还不够完善,比如对于M,即消费金额相等的两个用户而言,一个是注册两年的老用户,一个是刚注册的新用户。对于企业来说,这两个用户的类型和价值就完全不同,因此我们需要更全面的模型。
LRFMC模型 提供了一个更完整的视角,能更全面地了解一个用户的特征:
- L(lifetime):从用户第一次消费算起,至今的时间,代表了与用户建立关系的时间长度,也反映了用户可能的活跃总时间。
- R(Recency):用户最近一次消费至今的时间长度,反映了用户当前的活跃状态。
- F(Frequency):用户在一定时间内的消费频率,反映了用户的忠诚度。
- M(Monetary):用户在一定时间内的消费金额,反映了用户的购买能力。
- C(CostRatio):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的折扣系数,反映了用户对促销的偏好性。
以去哪儿的业务为例,通过LRFMC模型综合分析用户的习惯偏好和当前状态,从而指导精准营销方案的实施。
- L(lifetime):用户来多久了?
- R(Recency) :用户最近是否有消费,如果来了很长时间都未消费,是否需要进行唤醒?
- F(Frequency) :用户出行的频率如何,如果是固定周期出行,是否应该进行复购提醒?
- M(Monetary) :用户的消费金额是多少,是单价高(购买头等舱),还是频次高?
- C(CostRatio):用户对折扣的偏好如何,是为用户增加权益还是降价促销?
三、产品运营类
常用指标如下:
- 使用广度:总用户数,月活;
- 使用深度:每人每天平均浏览次数,平均访问时长;
- 使用粘性:人均使用天数;
综合指标:
月访问时长 = 月活 × 人均使用天数 × 每人每天平均浏览次数 × 平均访问时长
产品所处阶段不同,运营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 在产品初期,核心的工作是拉新,应该更加关注产品的使用广度
- 产品的中后期,应该更加注重使用深度和使用粘性的提升。
对于不同的产品也需根据产品的性质来确定核心指标
- 对于社交类产品,使用广度和使用粘性至关重要
- 对于一些中台分析类产品,提升使用深度和使用粘性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