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突然感知到语言的缺陷性。
日常工作中起草函件,为了把话说的完整全面都要找很多字词修饰,以便全集完整,子集分条处理清晰,可事实很难做到每次完整全面。
人类文化的认知感知是与具体个体的认知感知对接才能传递的,要去磨合匹配才能被感受到。可是文字表述时,天然的把后面这层感知过滤掉了,文字表述无法准确传递这种体验后的境界或感受,而是要求接受者必须达到同一的认知感知水准才能真正被接受理解,否则一切都是对牛弹琴。
我试想,那些先贤们的纪录文字,为了能表达出这种体验的厚重感,他们创造出了很多新奇的状态描述词语,可是实际上它们的用处很有限。否则知识是力量这句话应该更早被人流传以致时时践行,但人们如今依然听到的是,学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此生。
体验的厚重感是说如果不能用阅读对接这些先贤的教诲,仅仅通过重复、自我摸索的道路,那么个人会进步很慢且要经历所有绕不过的坑,这个过程就如同自己从原始民进化到现代民一样苦难,而史实这段历史用了很长时间,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微小的进步上耗费自己的大量宝贵的时间,时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这可能就是李笑来说的学会只通过阅读获得知识的道理吧。这个知识是体验的厚重感,不再通过硬态试错来完成感知的升级。
为什么要升级感知?难道不可以直接升级理性不要理会感知吗?答案是不可以,理性立足于感性之上。感性与理性不能同步,这会出现理性和感性撕裂的矛盾,对于精神而言是否会使人发疯。
通过刻意练习阅读,阅读的目的只是在于练习体会出作者的感知厚重感,浅显的理解就是必须完全理解作者的思境,不是如此,读书就是自欺欺人。
以上的更加深在的底层是我们不会去调用,但是时刻起作用的操作系统控制的,修改操作系统才是更底层的改变。而这个底层系统就是爱智。
计算机运行中,我们处理的几乎全部问题都是在对应app上完成的,可是今天的人很容易感知到,如果电脑没有操作系统,多少app都是无用之谈。而这个操作系统几乎不能直接解决我们要处理的任何问题,它却是最具有奠基性的东西。今天的人理解操作系统如此容易不是今天的人更聪明了,而是他们能感知到了。如果脱离开电脑这个形象的事例来解说操作系统,恐怕要过滤掉绝大部分人,而他们将永远看不到更远的世界观。要知道即便是当下真正懂操作系统的人估计也不会很多,即便是我如此的吹捧操作系统,也只是听说,具体怎么设计我也不得而知。可有一样是必须的,我们大脑这个“电脑的操作系统”怎么办?你不至于不理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