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人生的离别 About Leaving • The Reader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电影简介】

《The Reader》朗读者

       15岁的少年米夏·伯格(大卫·克劳斯 David Kross 饰)偶遇36岁的中年神秘女列车售票员汉娜(凯特·温丝莱特 Kate Winslet 饰),后来两个发展出一段秘密的情人关系。汉娜最喜欢躺在米夏怀里听米夏为他读书,她总是沉浸在那朗朗的读书声中。年轻的米夏沉溺于这种关系不能自拔的同时,却发现他自己根本不了解汉娜。忽然有一天,这个神秘女人不告而别,米夏在短暂的迷惑和悲伤之后,开始了新的生活。

  二战虽然结束了,但德国对于纳粹战犯的审判还在继续。成为法律学校的实习生的米夏,在一次旁听对纳粹战犯的审判过程中,竟然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虽然已经事隔8年,但米夏还是一眼便认出那就是消失8年的汉娜。而这一次,她坐上了纳粹战犯审判法庭的被告席,这个神秘女人的往事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逐渐清晰。然而,米夏却发现了一个汉娜宁愿搭上性命也要隐藏秘密。

  汉娜最终被判终身监禁,而此时米夏(拉尔夫·费因斯 Ralph Fiennes 饰)与汉娜的故事还在继续……

  在2009年初的第81届奥斯卡上,该片共获包括最佳女主角在内的5项提名,最终温丝莱特凭借该片折冠当年奥斯卡影后。



       我喜欢电影,喜欢故事,喜欢在这荒芜的大千世界中,感受不一样的人生。

       “爱情终归要流于形式的终结,那么,年少的人们,是否在当初的相遇,就设定好一场别离的仪式。”在观看电影《朗读者(The Reader)》之后,我写下了这句话,关于离别,关于人生的离别。其实,离别只是这部电影思考中的一个小话题,我想,从一个人对待离别的抉择上,总能看出些许痕迹,那是人性和社会的折射。


About young

       年少,似乎一切美丽的日子都来的理所当然,甚至快如潮水。但是,一切不合时宜的故事也都来自于年少。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故事中的迈克与汉娜就是这样的相遇,但是全剧中二人都没有表现出对年龄差异的怀疑,也没有从侧面表示出社会对他们这样年龄差异甚大的恋情的阻碍与歧视。当最显而易见的矛盾已经不称为了矛盾,那一定是因为有着更为矛盾的事物存在。

       年少,爱一个是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考虑的,爱是一瞬间的事情。只有在年少,一个人的爱恋才能真正的称之为纯粹的爱,不论是精神上的还是肉体上的。当迈克与汉娜二人争吵过后,迈克回来道歉,诉说自己对汉娜的依赖,并问她是否爱自己的时候,二人是相爱的;当迈克带着汉娜穿越田野骑车去往教堂时,单车在泥泞道路上划出美丽的弧线,二人是相爱的。但是,这一场爱恋中,毕竟只有一个少年,一份不平衡的爱,始终是要破裂的。当汉娜淡然的离开,就是一场仪式,是一场中年别离的仪式,却宣示了少年的爱恋结束。


图片发自简书App

       We found love in hopeless place.

       细想起来,爱情的离别总是安静的,淡淡的一句,就足以此生不在相见。那些分手着,大喊大叫着的情侣,也会在分开的瞬间默默泪流。如果说,爱情是热烈的,那么,爱情的离别就是安静的。安静到像清晨的阳光,雨后的彩虹,夜晚的晨星,永远的存在,却常常被忽视。安静到你已经习惯了往事在心底的沉寂,忽略了伤口愈合的疼痛,安静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你一辈子的选择。就像剧中的迈克,在汉娜离别之后,他不再快乐。

       爱情的离开终究是要一个仪式来完结。迈克将汉娜安置在她们曾去过的教堂面前,汉娜长眠于此,是对他们曾经相恋的一个告别。迈克多年后带女儿去往墓地,在汉娜的墓前,讲述了这段隐秘的年少往事,是对自我内心挣扎的一个告别。只有有勇气去述说,秘密才不称之为秘密,过往才得以释然。

       年少,总是勇于开始,却踟蹰于告别。


About read

       无论文明世界还是文盲世界的人,都是处于禁锢之中的。只是,二者所处的禁锢不同而已。文明人处于历史和社会的禁锢中,而文盲的人处于自我内心的禁锢中。


图片发自简书App

       剧中汉娜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阅读,她以自己是一个文盲为耻。并且将这样的耻辱转变为了秘密。为了守护这一秘密,她牺牲了自己的后半生。

   “How far would you go to protect a secret?”

       小世界足够坚固,才能抵抗大世界的同化。汉娜的前半生,由于文盲的身份而自卑的活着,将自己放在秩序和工作中,一切都是循着规章而来,养成一种老练、漠然、凌厉、安静的性格。她的世界足够简单,所以,在最后二人的相聚,迈克问起她有没有想到过去的事情,汉娜说自审判之前都没有想到过。那些因她而死的生命,在她口中也只是“为了新来的人腾空间”。这无疑是纳粹时代扭曲社会下造成的人民大众的冷漠。在那个年代,不仅仅是汉娜这样等级高的种族有冷漠的内心,就连逃出苦难的幸存者,在回忆那段往事时,只说,“Nothing”。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奥德赛》是迈克为汉娜朗读的第一本书,这本书歌颂奥德修斯的不畏艰险和奥涅洛佩的坚贞。正是这样的开始,让朗读者和倾听者都深陷其中,不是因为故事本身,而是因为故事出现的时间。就像我们会特别珍视生命中的某件物品一样,不是因为物品本身是如何的珍贵,而是因为物品背后的人和事让我们珍惜。

       集中营幸存者的女儿,最后没有接受汉娜留给她的钱,却紧紧握着装钱的old tea tin默然垂泪,那是一个时代的纪念,是她最黑暗时光中的一丝美好。我想,当她轻轻的把茶叶罐放到自己的梳妆台上的时候,她是原谅了汉娜的,她是释然了那个年代的。

       人生的救赎,就在于,自我的原谅与放弃。一切执念,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现在,如果不能放下,那么,没有人将你救赎。

       汉娜的自我救赎起源于狱中迈克寄给她的录音磁带,这个背负文盲自卑心态的女人,开始自学阅读,用歪歪扭扭的字体,给迈克写短短的信。然而,迈克却从来都不会回信,那是因为,迈克的救赎还没有开始,他被世间的规则伦理束缚了太久,很难冲出内心的魔障。而汉娜的纯粹与直接,让她的自我救赎之路走的很远。她开始阅读,读很多的著作,徜徉在书海,像她自己梦想的那般。


图片发自简书App

      The Reader,用一个关于“read”的意向,影射出了关于文明的束缚。人是生活的冒险者,汉娜在这一场人生的冒险中,从人性的冷漠到学会阅读进入文明社会,只是从一个束缚逃离到了另一个束缚之中。文盲的束缚没有将她致死,文明的束缚却将汉娜引向死亡。一切都不是自我意识的决裂,而是社会环境的选择。

       生活是一种磨砺,让人们慢慢失去了勇气。于是,日久天长,失去生活勇气的人选择了自杀,失去爱恋勇气的人选择了孤独,失去救赎勇气的人选择了沉沦。如果将勇气比作物理中的一个变量,那么,做一个比较:在爱情中,女人比男人有勇气;在痛苦中,女人比男人有勇气;在离别上,男人比女人有勇气。

       迈克以一个文明人的身份出现在汉娜的生活中,但是他的胆小、怯懦、压抑,却是影响了自我的一生。在二人第一次出游之时,服务员误将汉娜认作迈克的母亲,迈克没有解释什么,只是在离去的时候给了汉娜一吻。这个举动,是向社会的反抗还是向自我的质疑?

       多年后的法律课堂上,迈克像导师说出自己有汉娜案件的证据,导师问道是否和汉娜讲过话,迈克的否定回答迅速而决绝。迈克终究是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往的,不是社会的不允许,是自己耻于承认,就像汉娜对文盲的羞耻一样。

       一切秘密,其实都只是自己对自己的否认,不敢承认,耻于承认。


About humanity

       人性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所以,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就导致了不同人性的产生,也导致了不同的人性标准。

       纵观全剧,汉娜其实是处于两个社会环境之中的,一个是残酷冷漠的纳粹集中营,一个是解放后和平安稳的社会。而汉娜本人也经历了自我的两种内心环境改变,一个是目不识丁的文盲,一个是阅读广泛的自我。前后两个不同的汉娜终究是导致了她自我悲剧的诱因,因为她不懂得在两者之间的过渡,不懂得该如何面对不同的自我。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性是指人的自然属性,即人的自然欲求,人的自然欲求性包括生存欲和性欲求。可以说,本剧中,汉娜是一个“人”的代表,表现出了“人”的自然欲求在不同阶段所带来的不同后果。

       在纳粹时代,人追求的是生存欲求,汉娜做为集中营的守卫,只是一份谋求生存的工作,无关情感,这正是人性的第一层表现,也是最基础的表现。只是,这其中存在矛盾,汉娜以自己的“高级种族”身份,践踏着集中营中“低级种族”犹太妇女们的生存权利。任何一种等级身份,都不是自己选择的,是特定历史环境中所形成的。不论高低,她们都是受害者。

       战争结束,社会稳定后,汉娜作为一名普通的售票员,去除了种族等级的外衣,表现出了人性的第二层表现,性欲求。这也是她和少年迈克邂逅的起因。但是,这其中也存在着不平等和矛盾,二人历史背景的不同,两人年龄的差异,即使发展成为了爱情,也终究是要分离的。

       从汉娜表现的人性两重性中可以看出,社会是进步的。二者之间的影响性箭头是从何指向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看出,人性和社会,是在互相作用下共同进化进步的。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两大理论,其实,无论善恶,人性总是和道德挂钩的,但是二者并不相等。本剧中和汉娜同为守卫的其余五名妇女,她们不仅漠视于集中营中的生命,也漠视了同为自己阶层的汉娜的生命,无疑使一种丧失道德的行为,那么,其人性就不必要谈及了。

About suicide

       曾有这样一句话定义过自杀:“自杀总是发生在非正常状态下,或是社会偏离了常态,或是人的精神偏离了常态。”

       本剧中,汉娜在最后选择了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牢狱生涯。她的自杀,便是社会偏离常态下导致的个人精神偏离常态,是两种原因共同压迫下的举动,可以说,汉娜自杀的结局,是在这个故事中必然会发生的。

       汉娜作为护卫的身份,是在二战期间的集中营。集中营和纳粹的出现,本就是一种非常态的社会,那是一个人性扭曲、种族心理极端的年代。由于一战战败,德国面临严重的世界环境压力,并由此导致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将德国的人民陷入更大的苦难之中。所以,德国人在失业、通货膨胀、外交屈辱的困境中,民族心理转向极端。导致了最终的纳粹主义的出现。纳粹主义所宣扬种族优秀论,本质上就是扭曲人性的偏激理论。

       从历史角度来说,纳粹主义就是一种社会的自杀,是整个人性的自杀。汉娜只是作为这些自杀群体中的一个代表而出现,所以,她是放大了的自杀特写,在社会矛盾下才会更为凸显。

       就像迪尔凯姆在《自杀论》中提到,自杀是一种社会现象,而非个人行为。汉娜在法庭时面对谋杀的指控,表现淡然,面容冷漠,甚至还义愤填膺的敲着桌子。这时候的她,也许还不明白什么是纳粹,所以,活得淡然且简单。在狱中,自学了阅读之后,有没有对过往的行为感到后悔,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她受过文化的熏陶之后,就不再是原来的汉娜了,就像我们识字的人怎么也无法伪装不会阅读一样。她选择了自杀,是输给了文明社会的束缚。法律有局限性,有实效性,那么,文明亦是如此。

       一般来说,自杀都是有诱因的,对于汉娜来说,社会环境是她自杀的必然性,那么个人因素便是自杀的诱因了。在被判终身监禁而刑满释放的前夕,二十多年未见的恋人迈克突然的到来,既给汉娜带来了喜悦也带来了灾难。岁月是最好的良药,治愈了迈克,却成了汉娜的毒药。

       在这些分开的岁月中,迈克作为一个代表正义的律师身份,一直在试图原谅着、理解着汉娜曾经的行为。经年之后,二人相见,他急于寻找答案。也许,这正是爱情里,男人和女人的不同之处。


图片发自简书App

  “Have you spend time thinking about the past?”

      “You mean with you?”

      “No,no,I didn’t mean with me.”

       正是这样的一个答案,摧毁了汉娜苦守多年的坚毅内心,女人的内心是集坚强与脆弱于一体的。坚强到可以在牢狱中惨淡潦倒二十年,却也脆弱到因一句话而遍体鳞伤。女人的爱情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日久弥新,而男人却是在正义道德的羁绊下失去了爱情的本真。就像迈克一样,既放不下年少时和汉娜的恋情,也放不下内心对汉娜过往行经的鄙薄。对同一个人表现出的矛盾心态,也正是他个人的矛盾所在。

       在爱人面前的汉娜,颤巍巍的伸出去手,想要触及他,触及他们的过往,然而,迈克的拒绝,将她推向了深渊。汉娜感受到了来自爱人的鄙夷。面对全世界的审判,汉娜没有低头,而面对迈克的一句拒绝,汉娜也许在那时就坚定了要离去的念头。相逢之时,汉娜依然称呼他为kid,是啊,他是kid,不但没有成长,还失去了当年的热烈与果断。相比之下,监狱之中的汉娜却成熟了许多,不仅学会了阅读,还学会了理解,但是自己再如何的强大,还是输给了这个疑虑过多的恋人,为他而死,背离了全世界。汉娜的决绝离世,是她向迈克的最后告别,用这样的偏执行为,证明着自己对爱情的执念,也凸显着这个可笑社会的畸形。


图片发自简书App

       “That's over now,isn't it?”这是汉娜对自己的宣判,虽然是一个问句,却无需回答。一个over,其实是结束了许多,比如监禁、比如朗读、比如过往、比如迈克、比如人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About leaving

       一曲红尘,终将离别。不管是人与人之间的离别,还是现实与过往的离别。就像宝玉出家时,长袖一拂,了断尘缘。就像古龙笔下的武器“离别钩”,钩手手断,钩脚脚折。离别,既有一种告别的释然,又有一种分离的痛苦。

       汉娜用自杀告别了迈克,迈克用讲述的方式告别了往事的羁绊。每个人都履行了一场仪式,救赎了自我,离别了今世。

       愿一切人性本真,愿一切爱念永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670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928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926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38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12评论 4 35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38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45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3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96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96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69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26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00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06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85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16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21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感谢清崎老师与编辑的合力出版,这本书的确对我们的认知会产生很大的改变。 【本书作者】罗伯特·T·清崎 莎伦·...
    文羽墨阅读 5,857评论 0 25
  • 今天的月亮很圆,很亮,眼前的路灯与月光比起来十分的暗淡。我慢悠悠的靠在凉亭里,感受着夜风徐徐吹过,感受这寒冷的风带...
    白森丶阅读 116评论 0 0
  • 做了一个稀奇古怪的梦。梦里梦见自己在梦中写了一首《白蛇传》的歌,很美的词,一字一句,在纸上抒写。把自己都打动,还在...
    画堂韶光久阅读 250评论 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