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作业)
“弱传播”理论是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邹振东教授所提出来的。在此书中,作者主要从舆论的弱原理、“四大规律”和“三论三律”及一系列的“方法论工具”组成,由于笔者未读完全书,仅以部分内容进行阐述。
一、“两个世界”理论
“两个世界”理论是相对于李普曼的“虚拟环境”理论而言的。人类世界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组成的现实世界,另一个世界是听过媒介传播到人眼前的舆论世界。现实的世界人类生存环境中可直接观察和触摸的世界,舆论世界是通过媒介传播到我们眼前的世界,且是被关注和聚焦了的世界。作者认为舆论世界是对现实世界有选择性的、片面和表象的反映。尤其是表象的反映。在后续的章节中作者均强调舆论的表象性传播,舆论是有表象建构的世界。
二、弱传播体系的四大规律
所谓弱传播,指的是舆论世界弱者优势的传播现象,优势也指运用弱传播理论进行的传播策略,弱世界指的是以弱传播规律运行的舆论世界,与之相对应的强世界就是现实的世界。在舆论世界中有四大规律:
弱定理--即弱者优势:现实世界的强势群体就是舆论世界的弱势群体,在舆论世界中弱者占据优势。现实世界中的强势群体在舆论世界中与弱势群体产生关联,是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情感律--即情感强势。现世界与舆论世界在情与理的坐标体现上互为逆世界。依此维度而言,舆论是感性的世界。在舆论世界中通过感性诉求或者边际的沉默可以让现实世界中的强者取得优势,转换自己弱者的地位。
轻规则--轻者为重。舆论世界是避重就轻的世界。在舆论世界里,轻重的判断和现世界基本倒置,通俗来讲,轻的东西更容易传播。在舆论世界中,头发、胡须、皮包、表情等这些容易被忽视的东西,一旦被重视,就很有可能转换为现实世界的重要力量。
次理论—次者为主:舆论世界是主次颠倒的世界。在各种舆论形态中,主流舆论是最不活跃的舆论,次主流舆论是最活跃的舆论,换言之,主旋律最不容易传播。。主流舆论难以传播却并非代表着主流舆论不需要传播,相反,更应该需要被传播。主流舆论在舆论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素有的次主流舆论、外主流舆论等各种舆论形态都是对主流舆论各个方式的反映。为此作者在书中提出了活跃主流舆论的方法:故事传播、仪式化传播、节庆传播、借敌传播、缺陷传播以及次主流传播。
总结与思考:
在邹教授的弱传播体系中,借助舆论世界的运行规律来启发现实世界。弱定理,借助与弱者的联系转换弱势地位。情感律,借助情感攻势引起共鸣,获得认同与支持;轻规则,利用容易被忽视的东西形成星星之火然后燎原;次理论,用次主流舆论辅助主流舆论的传播。弱者并非时时刻刻是弱者,将弱者的力量汇聚也可以改变优劣地位。
不可否认的是,小到产品的研发,大到政党政权的变更,弱传播理论给予人类现实世界许多可借鉴之处。但在本书中笔者认为还是存在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语。比如作者写道:舆论世界的弱原理与四大规律是舆论学的一组公理,它无需被证明,但可以验证。所谓公理,是人指依据人类理性的不证自明的基本事实,经过人类长期反复实践的饰演,不需要再加以证明的基本命题。而弱传播是个体在查阅相关文献和观察相对事件后提出、归纳、总结的理论,作者直言此已经成为公理,不需要再证明,未免与公理不相符。且以哲学的角度来说,真理是相对的,将相对事件总结而出的理论归结为普遍的真理未免有失偏颇。其次是关于舆论是表象建构而成的世界。作者认为舆论是表面的世界,对其最终的测量是面积,而不是重量。现实世界中最强大的群体是比重大的群体。看到这笔者又产生了些许疑惑。现实中无论那个国家占据比重大的群体一般是底层人民,而作者又言现实世界的强者是舆论世界的弱者,依此来看,群众在舆论世界中应处于强者地位,但作者却在引用实例的时候将群众作为舆论世界的弱者,这不免有些前后矛盾。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的疑惑,也些许是没鞥读完此书,没有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希望将此书读完的时候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