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陵之主

不清楚自己写过多少题材的文字,但我很肯定的说对与历史有关的东西很少会去触碰,因为对历史并不精通,所以我的身份便从作者变成了读者。巧合的是,最近看了《帝陵》,终于还是忍不住下笔了,而那个让我下笔的人——霸陵之主刘恒,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与历史一同归入时间的洪荒。

回望西汉历史的烟云,那个在8岁封王之后便在晋阳生活的代王是不能被忽视的存在。他的出生在嫡庶分明的封建王朝算不上出众,甚至有些低微,因为其生母薄姬原是刘邦手下败将魏王魏豹的妾,魏亡充入汉宫,后来偶然得刘邦宠幸,可惜这份恩宠持续的时间并不长,薄姬有孕之时也是薄姬失宠之时,后来诞下刘恒成了她曾得一时圣心的证明。天下美人千千万,身为帝王的刘邦,后宫里最不缺的就是美人,最是薄情帝王家,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场景也是稀松平常。加之年幼的刘恒生性善良软弱为刘邦所不喜,“胎出娘怀遇雪霜”的他幼年便被封王远离国都与薄姬相依为命。

本以为能在封地安然度过一生,可刘邦死后他的妻子吕后临朝长达16年之久,打破“非刘氏不王”的祖制,虽然这奠定了西汉王朝的发展,可是也让吕氏外戚干政达到了顶峰,朝中内外颇有微词,在吕后薨逝之后,齐王刘襄和将军灌婴合谋诛吕。远在晋阳的代王刘恒是西汉王朝仅剩的两个皇室血脉之一,因为种种原因被臣子推举成王,时隔多年终于“春回大地见朝阳”,于是在公元180年刘恒继位,史称汉文帝。

从晋阳千里迢迢赶到都城,这是刘恒生命力最大的转折,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即便是没有准备,他也是一位优秀的帝王,高超的政治智慧、勇于革新的精神和体恤民生的情怀使他同样成为中国古代最出类拔萃的帝王之一。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他将之前的“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汉文帝十三年起还全部免去田租,这项政策一直实行了十多年。汉文帝“偃武兴文”,下诏“丁男三年而一事”,也就是将成年男子的徭役由每年一次改为每三年一次,这样的减役力度也是封建时代少见的。在“重农抑商”的历史大环境下实行“重农宽商”,下诏开放所有山林川泽,允许私人开采矿山、开发渔业和盐业,鼓励农民开展副业生产,商人贩运也不受关卡津梁的检查限制,由此“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使得文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快速且持久的发展。虽然经济发展,但是文帝却倡导廉洁朴素,宫中用度也是颇为节俭,“人后心肠朝野颂,食局节俭杜铺张”想来是绝佳的概括,就连他的遗诏也说要薄葬于霸陵。

诚然,他的仁善不仅体现在治国上,在齐家上也可见一斑,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使得他对母亲格外孝顺恭谨,母亲卧病在床,文帝下朝之后亲身尝药,他的心意和行为天地可鉴,即使跨越千年也依旧被人们称颂,正如曾国藩所说:“天下惟诚不可掩,汉文帝之谦让,其出于至诚者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人不外乎汉文帝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