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学期我先后参加了两次有关老年人在病理方面的调查。由于地点不同,我发现即使只是厦门岛内和岛外的区别就特别明显,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人为何要向大城市闯荡一定有它的道理所在。
第一次问卷调查是在厦门岛内的两个居委会。第一次访问的老奶奶虽然患有糖尿病,但是生活得非常乐观,她的实际年龄挺大的,但是看上去健康洋溢,她说感谢上帝让她活了这么久,即使现在把她叫去她也不会遗憾,当问及谁照顾他的时候她说她和老伴在一起,我能想象到他们生活在一起幸福美满的画面。她说她的退休金2800,我表示退休金很高流露出一脸羡慕的表情的时候她却惊讶说“这还高?厦门平均退休金三四千,我这是低于厦门平均退休金的啦”我妈妈一个月工作30天也赚不到2800,我姐姐虽然在国企上班,但是扣除五险三金每月到账的工资也没有2800,而一个老人家的退休金竟然就高达2800,并且她自己还嫌低。当问及学历的时候她说她是大专毕业,他们那个年代能度数已经算是很好的了,能读到大专更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虽然说读书不是万能的,但是读书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未来生活水平的质量,所以读书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必经之路。灵光一现想到了初中政治老师毛老师送给我的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那时老师只是随口一说,我也就是听听,没想到后来这句话影响了我这么深。
接着采访的一个爷爷也是学识渊博的那种,他说自己是厦大毕业的,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考上了清华,后来去了国外;一个儿子考上了武汉大学;另外还有一个儿子考上了华中科技大。他们都是书香世家,一个出色的父亲培养出了三个同样出色的孩子,不得不说读书真的很重要。还有一个采访者都直接不用我提问,拿过笔自己在那填了起来,他填得非常仔细,从他写的字以及他填问卷的姿势和神态我可以判定他年轻的时候定是一位大官或者很有威望的一个人。岛内的人文化程度和生活水平普遍比岛外的高出很多
在来讲讲第二次在岛外的采访经历。岛外的人比起岛内的人在各种方面真的是千差万别。采访的第一个是位80多岁的老爷爷,他住在非常简陋的屋子里面,虽然有4个儿子两个女儿但是都不照顾他,他的老伴在两年半前就去世了,现在他孜然一身过着独居的生活。当问及他跟孩子们的关系的时候他说他有个媳妇甚至抱怨说自己赚的钱没有给她花,本来孝敬老人就是他们的责任,他们反倒觉得爷爷赚的钱没给他们话是爷爷的错,可想而知他们关系并不好。爷爷说他现在为了赚钱每天4点多起床,晚上有的时候11点才睡觉,连电视都没有时间看。她的饭桌上我没有看到一样菜,只有摆放着好多药,他弟子一个人还要面临病痛的折磨,爷爷在跟我们说以一些事的时候情不自禁的落泪了,可想而知她的心里装着多大的悲伤。有人跟她说话他会觉得特别开心每天忍受孤独的人子害怕孤独。
另外一个情况比他好一点,是个老奶奶,和她的家人住在一起。我们找到她的时候她还在打海蛎,她年纪那么大了还在干活,活了一辈子,就干了一辈子。奶奶不会普通话,所以他孙女婿在旁边作为翻译,当问及老奶奶是花的多还是赚的多的时候她孙女婿表示赚的多,老奶奶一辈子都在干苦力赚钱,甚至把钱赚了给他们花,我当时觉得生活真是不容易,岛内的想她这种岁数的老奶奶都在领着退休金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了,哪用得着这么拼命。
同样都还只是在厦门岛内岛外的生活水平竟然差了这么多,可想而知别的地方的生活水平更是差,老人们的生活也许会更苦。为什么要去大城市?为什么那么多人急于在大城市扎根,上述老人们的生活现状也能给予我们些许启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城市各种机制发展完善,也是五湖四海精英聚集的地方,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追逐~